第539章 没时间(第3/3页)

这么说吧,就算诺贝尔先生还在世,估么着看人都没他这么准。

现在一批华夏最优秀的科学家认为王宇飞的成就必然超过爱因斯坦,这得是多高的评价?

这些成就还真不是谭谷祥道听途说。

因为近期央视节目组上了一个科普专栏,经常会邀约华科院的一些科学家作为嘉宾上节目,为大众深入浅出的做一些科普,人家来一趟央视做节目,如果恰好碰到饭店,时不时的还会安排一顿饭局,在饭桌上王宇飞是近期最常被这帮科学家、教授们提及的名字。

也包括这些评价,都是谭谷祥亲耳听到的。

而且这些饭局基本上都没怎么喝酒,不存在说醉话的情况。

这种人,就算不理央媒也是有道理得。

碰到狠人,得服软。

……

在跟约翰·马丁尼斯讨论了两天,修改了一些小细节,完善了自己的设计跟想法之后,量子芯的生产便即刻动工。

有一说一,虽然宇馨科技的量子计算机实验室都是些具备科学素养的量子力学外行,但或者正是这个原因,实验室的效率确实是极高的。

只要是王宇飞布置下去的任务,没人有任何疑问,只需要埋头去做变好了。

当然这也跟王宇飞布置任务的时候给出的要求够具体,而且第一次动手时,他都会在旁边时刻看着,随时解决突发问题有关。

这也是让曹师兄一行人最佩服王宇飞的一点。

一般来说,哪怕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在该项目涉及到多实验室配合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不是熟悉所有仪器的操作,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大多设备都是国外的,操作界面也都是纯粹的英文,还满屏幕的专业术语。

比如当年老高也不是所有设备都玩得转。

但是王宇飞就不一样,实验室所有这些先进设备的各项参数恨不得记得比他们这些实操手还要熟,不同仪器的操作界面也都能看懂,而且在为某个目标为这些设备重新编程的时候,还总能一眼找到问题所在。

这就非常强势了。

就好像今天,大家开始琢磨量子芯的制造过程,王宇飞也守在了实验室第一线,盯着制造中仪器返回的各项数据。

正忙着,路余馨穿着防尘服走进了实验室。

“刚才高老师给你打电话了。”

“嗯?”

“央媒想约个时间做个科普类专访。”

“哦,没空!”

王宇飞想都没想便直接回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