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电飞行(第2/3页)

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小蜘蛛会爬到高处,翘起腹部,射出蛛丝,然后风便“拉”着蛛丝,拖着蜘蛛飞到空中。认为蜘蛛的飞航行为,是对气流的利用,蛛丝更多是充当类似降落伞的作用。

不过去年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Erica L.Morley和Daniel Robert用人工电场证明了蜘蛛的飞航不单是利用气流,也利用了大地电场。

他们把蜘蛛放在一个隔绝空气流动、外部电场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在里面施加电场,强度和自然环境下一致。

然后他们观测到,在没有气流的情况下,蜘蛛依旧飞了起来,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电场强度,来控制蜘蛛的飞行速度。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他们发现,蜘蛛的腿毛应该可以感知电场,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向空中“射”出蛛丝,这时候蛛丝尖部带大量负电荷,借用环境电场飞行,御电而行。

不过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只有很小的蜘蛛才能做到,毕竟靠蛛丝借力电场所得到的上升力,其实还是相当有限。

而那只变异蜘蛛肯定不在“小蜘蛛”的行列,它的身体组织也并没有轻量化到一定程度,所以它要飞起来,所需的力远比一般的小蜘蛛强许多许多倍,不是随便撅撅屁股射下蛛丝可以带起的。

所以之前那只变异蜘蛛在被向坤追的时候,并没有办法直接腾空而起,需要跑到悬崖边上,在直接腾空之后,再找办法借用电场力来帮助它滑翔。

但是当那天晚上,出现了雷雨天气的时候,变异蜘蛛却有了更强的动力来源。

地球和电离层之间的电磁回路叫大气电势梯度,平时这电场有100V/M,雷雨天气的时候则能达到10000V/M甚至以上。

变异蜘蛛肯定进化出了特殊的结构,能够在雷雨天气给自己“充电”,让自己的身体表面带上足够的电荷,然后借力而起,强大的电荷电离了周围的空气,才会出现发光的情况,看起来跟个UFO似的。

而且从它飞行的状态来看,它明显是可以非常精确控制飞行方向和状态的。

虽然向坤获得的变异蜘蛛记忆片段中,也有它御电而行的画面,但具体它是怎么“充电”,怎么控制飞行,这个能力又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却暂时不知。

不过向坤知道,想要飞行,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感知自然界的电场,一个是让自己“充电”,获得足够多的电荷,然后借势而起。

并且相对于那变异蜘蛛的体重而言,向坤现在100多KG的体重,飞行所需要的力要大得多,所需要带的电荷自然也要大得多。

首先是感知电场,向坤所看的资料中,蜘蛛是通过它腿上的细小绒毛朝向变化来感知电场的变化,假设变异蜘蛛也是一样的方式,那向坤要如何模仿呢?

刚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卷起了自己的裤腿,观察了一下自己歪八七扭的腿毛,然后看看自己贴服老实的手毛,虽然都是肢体上的毛,但其实结构和功能完全不一样啊,蜘蛛的腿毛本身就是它们的感知器官之一,而现在自己的手毛、腿毛,也不像已经发生了变异、有了改变的样子,并没有通过腿毛手毛有任何的感知反馈。

他觉得了解变异蜘蛛飞行的原理很有必要,因为自己体内所获得的某些“能量”,就是那些变异的根源,但要模仿和重塑那些能力,却未必一定要完全按照它原本的结构来实现。就像同样是利用内燃机来做交通工具,可以做成两轮的摩托,四轮的汽车,履带的坦克,也可以做成飞机。

所以在最近一次饮血结束后,向坤便先根据自己见证那变异蜘蛛飞行的几次经历、变异蜘蛛相关的飞行记忆片段、从网上所查到的资料、推理出来的实现原理,在脑海中建立了一个“御电飞行”的认知模型。

然后再反过来,将这个认知模型套到自己身上,看看还缺什么,需要做什么细节上的改进。

就好像自己建立了一个攻略目标,然后提出一个个任务来让自己攻略一样。

而当他试图给自身的具体情况做一个认知模型时,却眼前一黑,瞬间失去了意识。

这个短暂的昏厥其实很快,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所以他正站着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摔倒而只是略微失去平衡。

但这种感觉却让他意识到,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全面的认知模型,数据量应该太大了,仅是有这个念头,就被大脑保护性地SAY NO了。

或许当他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地控制自己的变异,甚至找到自己变异的根源了。

所以向坤只能简单地从那建立的“御电飞行”认知模型入手,根据所需要的条件,慢慢地来感知自己需要改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