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老贼(第2/2页)

而这个摸索必须得有一块试验台,突厥就是李元吉选中的试验田。

为了避免李世勣去了突厥以后乱来,李元吉不得不提醒道:“李爱卿,你去了突厥以后,切记,帮苏尼失稳住现在的败局即可,千万别做其他的。”

李世勣多聪明的一个人啊,一下子就听出了这话里的深意,当即试探的问道:“殿下还要借助突厥做其他的事情?”

李元吉也没有全部藏着掖着,给李世勣透漏了一点消息,“想必你也能看得出来,自从苏尼失和颉利分家以后,突厥就已经失去了跟我大唐为敌的资格。

如今突厥内乱,势力持续消耗,等到苏尼失和颉利分出胜负以后,突厥别说跟我们为敌了,想向我们呲牙都困难。

所以突厥已经不是我大唐该担心的地方了。

我大唐的目光应该放的更长远。”

李世勣目光闪烁着道:“殿下的意思是……我大唐还要征讨其他地方?”

李元吉毫不犹豫的点着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能只是随便说说。目光所及之处,但凡是不肯臣服于我大唐的,都在我大唐征讨之列。

而这中间势力最强大的无外乎西突厥、吐谷浑、以及正在崛起中的吐蕃。

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以牧马放羊为主,以部族为中心,以骑兵极掠为战。

我大唐要让他们俯首称臣,必须得跟他们一战。

而我大唐的将士此前一直在我大唐内部作战,并不熟悉跟他们的作战方式。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练兵场,一个让我大唐将士熟悉草原人作战方式的练兵场。”

李世勣闻言,目光闪烁的更急了,语速也急切了不少,“等我大唐的将士们练出来了,就是我们征讨这些地方的时候?”

李元吉缓缓的点头。

李世勣的反应之所以会如此激动,是因为他通过这些话听出了许多言外之意。

比如,征讨突厥不是大唐征讨四方的终点,反而只是个开始。

这说明了大唐在随后的十数年,甚至数十年里,都有战事会发生。

这也说明了大唐在随后的十数年,甚至数十年里,都不会干鸟尽弓藏的事情。

这对他一个武臣,尤其是能力出众的武臣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代表着他不用担心被鸟尽弓藏、卸磨杀驴。

他可以舒舒服服的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

官爵到了他现在这种地步,再追求功劳其实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政权的安稳、稳定,才是他想要的。

而政权上的安稳、稳定,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这对他一个武臣而言,又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如今在得知了大唐内部在稳定以后,会将战事蔓延于外,施行内圣外王,他这种武臣不仅能享受到内部的安稳、稳定带来的幸福生活,还不会被鸟尽弓藏,还会有用武之地,并且有大用,他怎么可能不开心?

至于说外部因为大唐施行王道变得纷乱,变得不稳定,变得满目疮痍,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一个唐臣,只需要在意大唐稳不稳定,自己幸不幸福就行了。

大唐以外的地方稳不稳定,大唐以外的人幸不幸福,跟他有什么关系?

李元吉就是为了避免李世勣去了突厥以后乱来,为了避免李世勣担心鸟尽弓藏之类的事情闹出什么幺蛾子,才给李世勣透露了一点他的谋划。

如今看李世勣的反应,效果还不赖,那他就能稍稍放下心了。

至于说完全放下心,那不可能。

面对李世勣这种人,你敢完全放下心,他就敢钻你的空子,试都不用试,他绝对敢。

你不能指望一个在你起家之前,就已经有自己势力的人,在投靠了你,陪着你一起起家,经历了你所有起家过程的人,会对你有什么敬畏心。

“突厥就是殿下所选的练兵场?”

李世勣目光灼灼的问。

李元吉点着头道:“不错……”

李世勣兴致更高了,笑着道:“这确实是一处绝佳的练兵场,如果操作得当,一定会磨砺出一支对付草原人的精兵来。”

说着,李世勣仰起头,笑容灿烂的道:“殿下需要臣做到什么地步?”

李元吉不着痕迹的翻了个白眼。

刚才还说他强人所难呢,还一副怕教会了徒弟,打死师傅的样子。

现在就完全是一副智珠在握,仿佛突厥尽在股掌之间的样子?!

这些个名留青史的老贼,果然没一个是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