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众人:……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啊。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丛琦,坐这儿。”

丛琦身体摆正,搞笑女秒变正经,大步走到姜萍身旁坐下。

看向旁边另一人。

“杨晓红,你们鞋厂不是周四放假吗,今天怎么有空来这儿晃荡?”

杨晓红剪着一头利落短发,人也很利落。

“别提了,厂里没活儿干没钱发,只能回家歇着。”

说着叹了口气:“哎,估计离下岗不远了。”

“你们药厂效益应该还不错吧?”

丛琦脸上的惊讶来不及收:“鞋厂也不行了?药厂这边还成,正常生产也没拖欠工资。”

“那挺好的。”

杨晓红爽朗地拍了下丛琦肩膀,道:“不过呢,你也多考虑考虑以后能干啥,我就担心药厂也撑不住。”

“可别说我故意寻你晦气,实在是这半年里倒闭的厂子太多,真倒闭了完全指望不上厂里给的那点补偿。”

政府给了买断工龄的补偿款。

可拨款这事就逃不开一层剥一层,到工人手里已经剩不了多少了。

去闹?

没用啊。

领导都是你推他,他又推另一个。每个地区补偿款高低还会受当地经济形势的影响,究竟能发多少,工人们只能从各个厂补偿金额的差别猜个大概,真去问了也不一定有答案。

这时候政府工作既不透明也不公开,加上小老百姓对当官的天然敬畏,真就是发多少拿多少,很少人敢去质疑。

要问这些人恨不恨?

恨啊。

可又不知道该恨谁!

杨晓红一想到失业,心里苦得跟吃了黄连差不多。

面上露出愁绪。

“我要早知道会下岗,还不如不顶岗,我妈工龄长不仅补偿款多些,政府还会按工龄发放养老退休金。现在倒好,因为顶岗她的退休金没了说法,我这工龄也拿不到多少补偿,这都是前车之鉴,你们要长长心啊。”

说这话时,她语气格外真诚。

她如今很懊恼高中时学习不用心。

那时候想得多美!

成绩差就差呗,反正可以顶父母的班,咋样都能混口饭吃。这时候的国营厂子从福利上看其实和独立的王国差不多,可以满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基本需求。

厂区内设有食堂、电影院、医院、澡堂、宿舍、学校甚至还有娱乐运动场所。

而且这些都是可以报销的,不用工人自己出钱。

每个人的工资待遇也很不错,最重要的是因为工人都是终身雇佣制,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厂子的主人,福利便和工资一样只能增加不能往下减,否则工人第一个不答应。

哪晓得世事变幻这么快!

随着私企、外企逐渐占领市场,这些新兴企业相比于国营厂子没有那么多的负担,也没有那么多人情要考虑,人家只需要考虑钱就好了。

这些企业不断壮大,渐渐威胁到国营厂子的生存空间。

振华鞋厂七八十年代可是榕城有名的大厂之一。

虽然早几年一线大城市就有不少国营单位倒闭破产。

全国的下岗工人也在逐年增加。

但榕城因为起步晚,反而避免了第一波冲击。当时大伙儿还挺乐观的,觉得受影响的大概是工人不到五百的小厂,千人大厂肯定能屹立不倒,政府肯定不会放任大厂倒闭,一定会有扶持政策的。

谁也没想到下岗潮来得这么快。

丛琦听出她话里的唏嘘和难受,会意地拉过她的手捏了捏。

“没事,天无绝人之路。”

“咱好歹也是高中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打起精神千万别丧气,只要坚定往前走等着你的一定是光明璀璨的未来。”

话说得那叫一个豪气干云!

配上她充满生气的晶亮双眸,让人下意识被鼓舞到了。

杨晓红先是一愣,随即笑开。

眼里闪烁着点点星光。

“你说得对,我年轻我怕什么!难道离了鞋厂我就找不着活儿了?”

“大不了走街串巷收废品去,混个温饱应当不成问题。”

两人说话声儿没刻意压低,大家都听见了他俩在讨论什么。

说到下岗,已下岗或是处于下岗边缘的各个眼神黯淡,这时候就显出读书以及在私企上班的优越了。

袁合目光时不时落在丛琦这边。

闻言,心道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

深吸两口气,在脑子里演练了两遍说话的语气后端着啤酒凑过来。

“不就是下岗嘛,祖国经济正在腾飞初期,找准路子比进国营厂子拿死工资强多了。”

杨晓红斜眼:“站着说还不腰疼。”

袁合迅速瞥丛琦一眼,对上丛琦笑眯眯的眼神,耳根顿时有些发烫。

他迅速咳了两声。

道:“我敢说这话,肯定是想到了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