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糟了,我成替身了(第2/3页)

你的酒能做出区别于别人的味道,还能让同行学不来那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

可开饭店不一样,你就算做的好吃又能如何?

顶多能吸引一些附近的人。

可别人家宣传做的飞起,团购卖的飞起,在这样信息化的时代,别人的曝光率更高,就是比你的饭店流量要大,比你饭店的生意要好。

而陈年不想这样,所以他的一元麻婆豆腐只是一种变相的营销而已。

一块钱卖的麻婆豆腐,可以引起人们的争议,虽然肯定会有人觉得不合胃口,但终究是普通人居多,觉得好吃的人多了,他们自然会对外进行宣传,这么好的一个噱头,就算是自己不用花钱也不愁有人会帮自己进行传播。

至于曾经也有人向自己提议说你做成每周一道特价菜,或者是每出一道新品前五百份或者一千份都只卖一块钱,用来冲量和吸引顾客。

陈年听到这里只是摇了摇头。

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法来做,那红红饭店依旧只会泯然众店矣。

或许在几年后没有人会记得自己当初经常在一家每周都有打折菜品的饭店吃过,但他们一定会记得他们去过一家麻婆豆腐无论何时都是只卖一块钱的饭店。

这是知名度的效应。

按照第二种方法来做就更行不通了,顾客在吃过便宜的之后再去吃贵的就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亏了的心理。

我之前花了一块钱吃这道菜,凭什么这次我要花十几块?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没有遇到过一块钱就能吃新菜的阶段也会觉得凭什么别人可以花一块吃,我就得花十几块吃?

虽然这十几块钱对于这道菜来说本身就不贵,可怕的就是对比,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而且那样做只会亏得更多。

晚上的时候陈年大概计算了一下,今天一天的利润就有三四千。

而且这还只是开业的第一天而已。

当然也是因为大家今天过来点梅菜扣肉的居多。

过后的话,陈年觉得一天能赚五千块就差不多了。

当然那样的话就得是人员爆满的情况下。

不过陈年觉得这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每个月给员工们多开一些工资算不了什么。

到了晚上,随着客人越来越少,众人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之后便陆续下班回家去了,冯红红本想和儿子一起回家,但陈年却摆了摆手:“妈,你先回去吧,我还想在店里研究一下新菜。”

“行,那你一个人在这边注意安全,也不要回去太晚了。”冯红红叮嘱道。

“行了妈,我知道了。”

当冯红红回家之后陈年便开始思考自己到时候去比赛的时候要做一道什么样的菜。

赛程上面说,到时候比赛所要用到的食材必须得是现场有的,而且菜系必须得是淮阳菜,所以陈年必须要在这上面下功夫。

虽说都是一些青年厨师,但可以预想得到,肯定没有人会在那种场合去做一道文思豆腐或者做一个普通的狮子头。

他们绝对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而且到时候他们拿出来的肯定不是普通的淮阳菜,绝对是经过创新的那种。

就像是电视上比赛看的那样。

烹饪所要用到的炒煮蒸炸烤焖炖都会有所涉及。

而陈年也必须要想这么一道牛逼的菜出来,既符合淮阳菜菜系的特点,又要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得有着深刻的寓意,让人能够对其产生好奇之心,最后还得有创新,至少得是别人没有见过的,甚至得让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才行。

陈年罗列出了一大堆的食材,他打算先在这上面下功夫,等选出来之后再考虑怎么去做。

不过创新菜也不是那么容易想出来的,这就像是魔术一样,有那么多的魔术师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去创新,让别人看着耳目一新,能够震惊到别人,震惊到同行。

但是在这现有的成千上万的魔术当中做出新的花样来,谈何容易?

所以现在陈年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的,而每一次厨师大赛中能够获胜的人哪一个不是手上带着绝活的,而能够在那样上规模的比赛中获得名次,至少也得是一个酒店的行政总厨。

而且那样的大赛,以陈年现在的资历和水平根本连进都进不去。

因此陈年也就能参加参加这样的青年厨师比赛。

但他把自己能够想到的食材都罗列了出来,粗略的过了一遍,心中便有了许多方案,但那也只是初步的想法而已,就这样一直在店里研究了半个小时,陈年都没研究出来结果。

只好先回家去。

回到家洗漱完没什么困意,本想上网去看看美食视频,可是他关注的那些美食博主都没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