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烧二冬(第2/4页)

只不过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都比较早,再加上也没人会提及这些,所以除了现在的老大老二还有沈文少爷以及三爷和夫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太清楚。”

陈年听着这话心想着:“好了,现在知道的人又多了一个。”

不过这些话他肯定是不会到处去乱说的,毕竟这是人家的隐私,能够从孙师傅这里知道就已经相当幸运了。

回到武馆之后没过多久,那些菜贩子便把菜送了过来,而陈年又重新把注意力转回到了做菜上面,酸菜白肉这道菜,陈年以前在长白山上王闯那个林间小屋里吃到过。

不得不说,在大雪纷飞的山上,外面飘着雪,家里点着炉子,煮上一锅酸菜白肉再来上一大盆香喷喷的米饭吃着别提有多爽了,吃着这些喝酒都能下下去一斤。

虽然后来陈年没有将这道菜搬上红红饭店菜单,但那滋味儿他现在还记得。

所以相比之下,陈年还是更期待孙师傅所说的烧二冬。

毕竟听都没听说过。

“烧,冬应季吃是最鲜的,我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做三四次,那帮小子们都很爱吃。”孙师傅说道,“你先把笋和冬菇处理一下,回头看看我怎么做。”

陈年听后当即便行动了起来,他发现孙师傅虽然和之前的那些师傅一样,都很信任自己,但其中有不一样的一点是教学方式。

那些师傅都是让自己练习着做在实践中学习,而孙师傅纯粹就是在那边演示,然后让自己看,和自己教土地的模式差不多。

不过这对于陈年来说也不错,至少看过一遍自己再琢磨,总比用脑子想要省事儿的多。

像是小笼包、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这种的还能够根据吃过的菜来进行逆推,而且这种比较家喻户晓的食物做法无非也就是那几种。

可像是烧二冬这种,光听名字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菜就没办法了。

当然像处理食材这种活还是得自己来的,老师傅就只要负责烧菜。

“冬菇要把根切掉,然后从中间切开;冬笋先左右切成三半,然后再从中间用斜刀切开。”孙师傅说了一下这几样食材该怎么处理,陈年顿时心领神会。

由于要做几十个人的菜,所以冬笋泡了一盆儿,冬菇又泡了一盆。

量都很大。

泡了一会儿之后陈年才开始细细地将其洗净,等到这两样食材完全洗净,陈年就开始按照孙师傅先前所说的那几种办法去改刀。

这几种切法很简单,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刀工,有手就行。

“冬笋要是不焯水直接炒,吃起来会发苦发涩,焯过水之后那苦味儿就没有了,何况冬笋这玩意儿是时令菜,在焯水的时候要记得放点糖,能提味道和增加鲜味儿。”孙师傅给陈年讲着其中的原理。

可实际上陈年在这方面懂的是要比孙师傅多的,孙师傅只知道冬笋如果不焯水的话会有苦涩的味道,但陈年知道那是因为里面有草酸。

而且这东西虽然做好之后吃起来鲜,但肠胃功能比较弱的人并不适合多吃,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吃多了会引起肠胃不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冬笋也是古代常用的食疗食材之一,因为在中医上也有记载: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

《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

这都是以前陈年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看到过的。

只不过这些东西陈年并没有拿出来卖弄,反正自己是来学做菜的,没必要搞这些喧宾夺主。

炒好的冬笋拿出来沥干水分,放在盘中加入些许酱油上色,用手将其抓拌均匀。

对于这一部分孙师傅解释道:“因为一会儿要下油锅去炸,上点色炸出来好看,做菜讲究的不就是一个色香味俱全吗?虽然做的是大锅饭可谁让咱就是厨子呢?糊弄可不行。”

“师父,说实在话,对于我来说,也不是看谁都想要拜师的,如果真的是那种只有厨艺没有厨德的,我也会敬而远之。”陈年一边工作一边说道。

这话对于有些人来说听后可能会觉得不大舒服,但这话听在孙福全的耳中,恰恰是陈年要强的表现。

这就像是武侠当中的拜好人为师和拜坏人为师一样。

他知道陈年并不是那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现在让陈年去随便找一家酒楼去当厨子,陈年也进得去,而且还会被重点培养。

所以在拜师上对方也有选择的余地。

陈年这么说那就等于是变相的夸奖了自己,否则以陈年这样的天赋和基础,相信全天津城随便一个名厨都是愿意将其收为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