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第十章 空丝得鱼(第2/4页)

徐子陵忽然避开官道,窜进道旁的密林中,这一着肯定令敌人阵脚大乱,露出形迹。

寇仲沿河疾行,全速飞驰,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能与威震天下的李阀中最出类拔萃的超卓人物李世民逐鹿中原,实乃人生快事。

自离开扬州后,他和徐子陵一直在逃亡中过日子,在挑战和磨练中成长。

但摆在眼前却是出道以来最严厉的情况,从未真正败过的李世民会否在攻打洛阳这天下重镇吃大亏呢?

弯月高挂空中,虎虎寒风阵阵从大河对岸卷来,吹得他似要乘风而去。

照目前的速度,没三、四天休想抵达洛阳,最便捷当然是有船代步。

只恨茫茫大河,竟不见任何舟楫往来,应是受到李世民在关外集结大军的影响,断绝了至洛阳水道的交通。

转一个弯后,寇仲来到一处高崖之上,在月照蒙蒙的光色下,磅礴浩荡的大河从西滚滚而来,朝东回延逶迤而去,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寇仲不由停下脚步,两岸林接丘,山接的无限往四方扩展,大地苍茫。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争逐血战,以决定谁是皇者。

今天他寇仲将加入这行列去,只有这样才不负此生。

寇仲环目四顾,壮志激荡。

忽然发现下游远方岸旁泊着一艘小渔舟,心中大喜,忙往目标赶去。

徐子陵藏身林木高处,收敛毛孔,凝神静待敌人现身。

换过他是对方,亦会给他这奇诡突变的一着闹个手足无措。

敌人已非常小心,只在制高点放哨,怎晓得他具有异乎常人的灵觉,能对远距离的监视生出反应。

现在放哨的会以特别的手法通知主事者,由主事者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在这荒山野岭,徐子陵又是逃亡的专家,谁都知道是把人追失了。

果然不到一盏势茶的工夫,风声骤响,十多人沿官道从桃林的方向驰至。

徐子陵不敢张望,对方既有把握收拾他,当然非是泛泛之流,任何动作,只会惹起对方的反应。

众敌抵达他刚才入林处停下来,与他藏身处只三丈许的距离。

有人道:“徐子陵就是从这里入林的。”

柴绍的声音冷哼道:“好小子,竟晓得我们在追踪他,不过他们的分开对我们更为有利,少费一番工夫。”

段志玄熟悉的声音道:“走得了人走不庙,他十成十是赶往与同兴社的人会合,只要我们乘快马赶去,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徐子陵心中大为惊懔,晓得自己所料不差,同兴社至少有一组兄弟逃不过他们的监视,唯一可堪告慰的是已方早有防范,仍未至一败涂地。

现在弄清楚这点,说不定可将计就计,导敌人于岐途。

庞玉冷然道:“这两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我们定要打醒十二个精神,否则将难向秦王交待。寇仲注定是惨淡收场,只要把徐子陵一并收拾,少帅军将成无首之龙,对我们进攻洛阳,大大有利。”

一把阴柔的声音道:“少帅军只是略具雏形,即使有寇仲领导,何足道哉?今趟他们寻宝失利,可见我大唐运势如虹,轮不到这些跳梁小丑,就依庞将军的提议,立即全速赶往弘农,有陈当家站在我们的一边,哪怕不能将徐子陵及其余党一网成擒。”

徐子陵听得差点从树上掉下来,皆因发梦也没想过雷九指的结拜兄弟竟会因利益出卖他们。

他初时只觉说话者的声音很耳熟,却认不出是谁,听罢才从他文雅的语调,认出是“忘形扇”裴寂的声音。

裴寂乃李渊身旁近臣之一,与李渊的深厚关系只刘文静一人可比,萧禹、陈叔达和封德彝都要差上一点。

今次他与庞玉等天策府人马一同出师来对付两人,可推知李世民得到李渊的全力支持。

遥想当年他两人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与李世民、裴寂和李秀宁等与盗得东溟派的名册后在船上共进早膳,柴绍和裴寂全不把两人放在眼内的旧事,现下却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岂无感慨。

接着是另一把熟悉的声音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即上路。”

赫然是李阀的顶尖高手李神通的声音。

徐子陵倒抽一口凉气,只凭李神通、裴寂、庞玉、段志玄、柴绍五大高手,已足可应付他和寇仲,何况更有其他随行高手。

忽然间他明白到这批人只是针对他而来,务要令他不能支援寇仲。

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寇仲能从宁道奇的指隙逃脱,否则一切休提,连这仇都不知应否去报。

一叶轻舟,横在浪涛汹涌的大河岸五丈许处,随着浪涛摇摆起伏,竟没被水流冲带往下游去,船上坐着一位峨冠博带的老人,留着五缕长须,面容古雅朴实,身穿宽厚锦袍,显得他本比常人高挺的身躯更是伟岸如山,正凝神垂钓,颇有出尘飘逸的隐士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