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 第十二章 死亡密谕(第2/3页)

跋锋寒哑然失笑道:“那你先要把王世充干掉才行。”

寇仲道:“杀死李元吉,洛阳之围自解,王世充怎会不同意?”

徐子陵明白他的心意,是不想眼睁睁瞧着窦建德败亡。好言劝道:“开一条这样的地道,至少要二十天的时间,还须地底没有大石或河道阻挡,且会延误南面地道的工程,纵使王世充衷诚合作,在时间上仍不可行。”

寇仲颓然道:“好吧!一切依既定计划进行。希望窦建德能大发神威,攻下虎牢,我们便可功成身退,顺道南下攻陷襄阳,享点清福。”

翌日黄昏寇仲和跋锋寒领兵出击,虚张声势,吸引围城军的注意后,陈老谋趁机打通地道,建造设计巧妙的隐蔽出口,徐子陵乘机从出口溜往陈留,好运粮食兵器回来。

为惑敌人耳目,寇仲等轮番出击,填壕堑破箭塔,地底下陈老谋则全力施工,利用第一条地道往横发展,同时分在多段开发另两条地道。五天后徐子陵率运粮队乘夜回来,亦带来不妙的消息。

原来李世民故意放出消息,讹称唐军马匹草料用尽,将牧马河北,调走大批军队。

窦建德闻信大喜,认为此是攻袭虎牢的良机,倾巢而出,从板潘发动大军,到牛口渚设置战阵,北连黄河,西薄泛水,南倚鹊山,阵连二十余里,擂鼓叫阵。

李世民在泛水另一边里许处结阵以迎,坚守不出,成对峙的局面。

问题在窦军缺粮,而李世民兵精粮足,以逸待劳,且后有虎牢作后盾,相峙下去,大利唐军,所以宣永、虚行之等均不看好窦建德。

夏唐大军是决战在即,洛阳城的气氛渐趋紧张。

寇仲找来单雄信、跋野刚,在城南的家密议,寇仲首先问道:“你们说过李元吉奉有李渊密谕,除王世充及其族人外,其他将领一律杀无赦,消息究竟从何而来?”

跋野刚答道:“是张镇周派人来告密,劝我见机不妙,立即率手下兄弟逃走,无须为王世充这种小人卖命。”

寇仲点头道:“张公是性情中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不会虚言恫吓。”

单雄信讶道:“少帅当时因何对此事不直接问个清楚?”

寇仲坦言道:“问题在跋大将和郭大将军是追随王世充多年的人,所以我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才敢肯定诸位的诚意,请两位勿要见怪。”

跋野刚道:“少帅有此想法合情合理。”

单雄信欣然道:“少帅终肯收留我们哩!”

寇仲道:“我说过大家是兄弟就是兄弟。另不知尚有多少王系外将领站在我这一方?”

跋野刚数着指头道:“还有段达、王隆、崔弘舟、薛德音、孟孝文、郭什柱、王德仁、邴元真、杨汪等十多位将领,除郎奉和宋蒙秋这两头王世充忠心的狗外,所有外姓将领均心向少帅,希望以后能随少帅打天下,攻入关中,轨掉李渊的臭头。”

只听跋野刚对李渊鄙屑的语气,便知洛阳外姓诸将因战友与手下的伤亡,跟长安唐室结下解不开的深仇。否则何须投诚寇仲,只须打开城门迎接李元吉,必可拜将封侯。

寇仲问道:“你们手下兵员情况如何?”

单雄信冷哼道:“王世充的嫡系人马损折颇钜,除大千多禁卫军忠于他外,其他近二万将兵全是我们的人,只要少帅一声令下,我们即可攻入皇宫,杀王世充一个片甲不留。”

寇仲摇头道:“这是下下之策。大家既是兄弟,我亦不用瞒你们,我们已挖掘好三条地道,形势危急时可逃离洛阳,不用在城内等死。”

两人听得又喜又惊。

单雄信道:“少帅竟不看好窦建德?”

寇仲反问道:“你看好他吗?”

两人同时摇头。

跋野刚道:“原来少帅早定后着,我们该如何配合?”

寇仲道:“我们先要研究清楚撤退的细节,当形势危急时,使每个人都知道该采什么措施。正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明知不可为而为乃智者不取,无谓的牺牲更没有意义。不过一天窦建德未吃败仗,王世充仍是和我们利益与共,而我必可比王世充先一步掌握虎牢的情况,所以主动是在我处而非王世充手上,两位可以放心。”

三人商量如何应付目前情况甚至撤退大计等细节后,各自悄悄散去。

寇仲往城南卫所找到测试地道的徐子陵和跋锋寒,两人正在地道入口说话,工事兵则在陈老谋指挥下忙个不休,一箩箩的沙泥石块鱼贯运到地面,送往隐密处。

跋锋寒见寇仲来到,欣然道:“我们到另一端呼吸一口城外清新的气息,如何?”

寇仲笑道:“当然奉陪。”

三人以观赏的心情进入地道,进入一个以粗实木柱横亘直竖巩固支撑的天地,每隔数十步挂上一盏风灯,火焰在十多台鼓风机送进来的微风中闪跳不定,令人生出阴森诡异的感觉。工事兵仍在另两条地道以特制工具钻土取泥,安装木撑,三人却悠然步过高八尺宽一丈深长逾里的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