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泾洛大渠(第3/3页)

蒙骜虽然吃了败仗,但却是由他和王一手打下了三川、太原、上党三郡,使秦人的国土往东方大幅扩展,建立了东进的基地,立了大功。所以在军方吐气扬眉,一手提拔他的吕不韦地位当然更为稳固。

至于败给信陵军所率的五国联军,那可说是非战之罪,换了任何人去,都非吃败仗不可。

秦国三虎将里,王在吕不韦的悉心笼络下,与他关系大有改善,对项少龙的态度,反没有鹿公与徐先般友善亲切。

只有杜壁不时与吕不韦唇枪舌剑,摆出壁垒分明的格局,对储君太后亦不卖账。可是由于他乃军方重臣,吕不韦一时间莫奈他何。

这时蔡泽侃侃而论道:“自吕相主政后,令我大秦骤增三郡,除原本的巴、蜀、汉中、上、北地、河东、陇西、南、黔中、南阳十郡外,又多了三川、太原、上党共十三郡,这是我大秦前所未有的盛况,全国人口达一千二百万之众,带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计。东方诸国,则势力日蹙,强弱之势,不言可知。”

这番话当然是力捧吕不韦。

吕不韦听得眉花眼笑,表面谦让,把功劳归于先王和眼前的小盘,但心实喜之。

其他人哑口无言,盖这确是不移的事实。

大将军杜壁眉头一皱,朝与朱姬同居上座的小盘道:“我大秦声势如日中天,不知储君有何大计呢?”

此言一出,人人都皱起眉头。

问题非关他只是个十三岁许的孩子。

要知身为储君者,自幼有专人教导经国之略,但问题是小盘“长于平常百姓之家”,来咸阳不及两年,便登上王座,凭这样的“资历”,那能给出什么令人满意的答案呢?

而杜壁是摆明看不起他,蓄意为难。

出乎众人料外,小盘微微一笑,以他还未脱童稚语调的声音从容道:“若论声威之盛,莫有过于我大秦先君穆公,其不能一统天下者,皆因周德未衰,诸侯仍众。但自孝公以还,众国相兼,而我大秦却因而得到休养生息,日渐强大,此是彼弱我自强之势。故现今乃万世一时之机,假若任东方诸国汰弱留强,又或相聚约从,纵使黄帝复生,也休想能兼并六国。”

众人听得目定口呆,想不到这小小孩儿,竟如此有见地。

只有项少龙知道这是来自李斯的见地,但小盘能加以消化,再灵活说出来,实在非常难得。

杜壁哑口无言,呆看着这尚未加冕的秦国君主。

就是这番话,奠定了小盘在臣将心中的地位。

吕不韦呵呵笑道:“储君高见,也不枉老臣编写《吕氏春秋》的苦心,但致胜之道,仍在自强不息,以仁义治国,不可一时或忘。”

他不但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还摆出慈父训子的姿态,教众人都眉头大皱。

朱姬娇笑道:“政儿仍是年幼,还得靠吕相和各位卿家多加匡助。”

这么一说,其他人自然更没有话说。

吕不韦又道:“新近敝府得一舍人,乃来自韩国的郑国,此人精通河渠之务,提出若能开凿一条沟通泾水和洛水的大渠,可多辟良田达百万顷,此事对我国大大有利,请太后和储君能准不韦所请。”

只此一项,便可知吕不韦如何专横。

开凿这样长达百里的大渠,没有十来年工夫,休想完工。其中自是牵涉到整个秦国的人力物力。

由于此事由吕不韦主理,如若批准,等若把秦国的物资人力全交由吕不韦调度,当然使他权力更增。

如此重大的事,该当在早朝时提出,供群臣研究,他却在此刻轻描淡写说出来,蔡泽、王绾、贾公成三位大臣又摆明支持他,显是早有预谋。

朱姬欣然道:“吕相认为对我大秦有利的事,绝错不了。诸位卿家有何意见?”

蔡泽等立即附和。

徐先尚未有机会说话,朱姬宣布道:“这事就交由吕相主持,拟好计划后,递上王儿审阅,若没有问题,立即动工。”

就几句话,吕不韦手上的权力立时激增数倍。

项少龙这时心中只想到莫傲,这么兵不血刃的夺权妙计,这诸葛亮式的人物的坏脑袋才想得出来。

一天不杀此人,休想能斗垮吕不韦。

而在朱姬和吕不韦互唱对台的场合,不用说其他臣子,连小盘都没有说话的余地。

唯一可破去这太后权相合成的坚强阵营,就是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