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泥丸功(第2/4页)

更妙的是,泥丸未经启动,不论练的是外家功夫、内家功夫,都有竭尽耗弱的时刻。然而一经启动,这体血精气便形成一个自供自应、自给自足的机栝,再也无虞匮乏。除非行功之人在七情六欲上伐断过甚,是永无涣散虚脱之虑的。换书之,朝元和尚就那么轻轻一拂,偏就点化了吕元,使之晋身到“活泼”的境界。

八侠之中,以吕四娘、白泰官、甘凤池声名最盛,然而却以吕元武功最高。但是吕元行事沉潜,武林史向以隐侠称之,并独排众说,称吕元内功精纯,尚在了因和尚之上。会当七侠合诛了因之际,吕元亦未尝毕用其技,仅为另六侠摒蔽门户,使了因无从施展毒手而已。倒是后世说书人如石玉昆者传下了一部《三侠五义》的故事,写宋代名臣包拯断案,兼及江湖侠上锄强济弱,诛暴安良的形迹;后来经由晚清大学者俞樾改写换题,成为传世的名著《七侠五义》。而这七侠之中的“隐侠沈仲元”其实正是吕元的影射之身。“沈仲元”在《七侠五义》里固不及“南侠展昭”、小侠艾虎”和“锦毛鼠白玉堂”等人侠名昭著,这当然也是因为“隐”之一字使然。即使在清人述异笔记之中,有关吕元的着墨亦甚少。世人所知者,大凡是“泥丸功”由吕元一人而传,嫡出四支,一支传兰州张氏、一支传湖北沈氏,另两支分传山东二李。其中一李于光绪初年移垦关外,是为后世东三省“无极泥丸功”的由来。这一门功夫已逐渐遁离武学范畴,而以修心养性、健身固体为尚,经末代掌门李一揖之发扬流布,踪迹可谓遍及寰宇,信徒逾数千万之多。另一李则是山东济宁州之李,也就是李绶武的祖上。这一支既不同于兰州张氏之钻研气血穴脉,亦不同于湖北沈氏之精习韬略治术,更不同东北李氏之致力修身道法—济宁李氏所侧重的反而有些类似对各家内功功法的搜集、编纂、考证、穷究,世系相沿,有如武学的收藏家、武术的考古家。从这一点上看,济宁李氏之切近武学、武术,则并未违悖当年朝元和尚所开示的“读书而不可应试/练气而不可习武”的祖训。这里头还有千丝万缕的小因缘。

话说昔年吕元得了“泥丸功”,辞别朝元和尚,开始了一段浪迹天涯的行道生活。他日间替人打些短工,混个温饱;夜间就寻些破庙败庵,图个栖息。总之是孤家寡人,无求无欲,倒也逍遥自在。一日来到南京地面上,找着个给粮行驮米卸船的差使,与包工的头家言明:替一标由镇江运至的船队下米,为期三日,如果能将上万斤的白米全数卸空,除了食宿着落之外,短工们还可以挣几文银子,这种银子叫“小花边”。吕元暗自运起“泥丸功”,一肩可以扛四百斤白米,两肩就是八百斤;脚下运步如飞,却仍脸不红、气不喘。不到两个时辰,码头上便围聚过来百十口子人丁争睹这大力儿郎的本事。活该有事,众人之中就有这么个额角长了个大肉瘤的甘凤池。

甘凤池原是侠丐张长公独传弟子,能使绳镖、飞钱、袖箭、铁蒺藜等一十八种暗器不说,刀枪棍棒无不熟练精通,在南京地面上可称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加之以此人素性刚烈,嫉恶如仇,好管不平之事,里巷间每遇什么纠纷,只消有人喊一声“去请‘甘瘤子’来平直!”那理屈的一方便往往主动息事宁人了。

这一日甘凤池路过码头,在人群之中见吕元好生气力,心下十分景慕,思忖他必有异能奇术在身,可他自己另有旁务,无暇结识,是以次日又来码头边寻访。不意包工的头家却告以:大力儿郎连夜卸完粮米,一大清早便领了“小花边”上路走人了。

甘凤池闲言哼哼一声冷笑,道:“我看那人一身好大气力,可抵你十个扛工不止。昨日在码头之上,他一人来回忙碌,倒省了你们这些虫豸的活计。怎么?到头来你也只开销人家点把‘小花边’么?”

那包工头家见此人来意忽地不善起来,哪里饶得?登时一声唣,道:“我吃你管我的闲事?来啊!”四下陡然间蹿出七八条精壮汉子—有人认出对手的这家伙额角的大肉瘤,还没来得及抽身,早被甘凤池翻飞拳掌,打了个牙崩骨折。甘凤池打了人还不肯罢休,去那包工头家褡裢里摸出一锭两许重的银子,道:“甘瘤子为人最恨不仁不义之事,我且替你作个公道的便是了。”言罢一纵身,飞出十丈开外,再三两个弹跃,人已不见了。

闲话休提,且说这吕元领取了些碎银角子,倒不觉得有什么委屈,径去早市里买几枚烧饼,一面吃着,一面信步游逛,一派逍遥。也正因为他漫无目的,正是“触目皆佳景/随心任自然”,走到近晌午时分,但觉口渴,便就近觅个茶亭歇脚。许是夜来驮米劳累,才解了渴,困意倒涌上来,索性就着亭边土阶,歪头睡倒。待他一觉醒来,卖茶的老者早就一担挑着火炉茶桶收市回家,倒是亭外树荫底下蹲着个满脸横肉,长相凶恶,额角还生了个大瘤子的壮汉。那壮汉自然就是甘凤池了,见吕元醒来,连忙起身上前,拱手长揖为礼,自报姓名之后,“噗通”跪倒,道:“昨日在码头上见尊驾神力无匹,非寻常练家身手。不才特地赶来,还请尊驾不吝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