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百五十二 一起练兵吧(第3/4页)

武周时期

武则天原本是歪着身子悠闲的坐在龙椅上,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地府还管这个?还能学习军事上的知识?”

要强的武则天对于“内政不错,军事不行”还是有些在意的。

没有哪个皇帝能坦然接受这样的评价,尤其她还是唯一的女帝。

若是能将大唐失去的疆域再打回来,是不是能证明她军事也是可以的?

武则天头也不回地问道:“天幕的话都记下了吗?”

她身后,穿着起居郎官服的女官立即出列,回道:“禀陛下,天幕说的话臣已经一字不落全部记下,并且还将一些比较有用的话用朱笔标注好了。”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赏。”

府兵制和卫所制是吧,她记下了。

【不仅武则天这边面临练兵问题,李世民那边也有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大宋的军队是历朝历代最垃圾的。

而且宋代兵制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了,宋代军队分两种,一称禁军,一称厢军。

禁军是宋太祖赵匡胤弄出来的,他为了防止地方军队势力过大,再次造成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想出了从地方上抽调优质兵到中央另外编队,组成禁军。

禁军的挑选,身长体重都有标准,符合标准的,就送中央当禁军,不合标准的,留在地方作厢军。厢是城厢之义,厢军是指驻在各地方城厢的。

可以说‘模特’这个词就是赵匡胤弄出来的,他用木头造了个模型,让人按照这个模型去地方上挑选禁军。

把身高体重达标的优质兵都抽走,只留下一些身高体重不达标的兵给地方军队。这样地方军队就没法和中央军队抗衡了。

等到打仗需要派兵的时候,再由中央拨禁军到战场上。

听着是不是觉得没什么问题?问题可大了,首先就是禁军是怎么练兵的?古代厉害的军队都是战场上真刀真枪练出来的,禁军在练兵的时候没有上过战场,等打仗了才把他们往战场上拨,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更恐怖的是大宋的兵一旦招募了,就不能轻易脱行伍,从十几岁招募进来,一直养到六十岁,还在军队里,其间只有一十岁到十岁这十年可用。十岁到六十岁这十年,他已老了。

而且在军伍十年,精神也疲了。这样的军队,有名无实,于是只有再招新的。因此军队愈养愈多,纪律又不好。这就是宋朝的冗兵的原因。

兵不行还冗兵,大宋绝对是自古以来头一份。

古代的兵纪律其实都没多好,但大宋的兵绝对是不好中的翘楚。大宋之前的大唐用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府兵制在均田制还没破坏的情况下还是挺不错的,士兵会为了保护家中的田而努力,在战场上表现的比较勇武。

唐朝前期用的是府兵制,唐玄宗后改用募兵制。

募兵制是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朝廷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缺点就是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就是后面的五代十国。

宋朝也是募兵制,赵匡胤为了防止五代十国骄兵悍将的局面出现,他又做出改革了。

为防兵卒骄惰,宋太祖经常换兵驻防,因此宋朝虽然不怎么打仗,但在经费上却等于年年动员,年年打仗。

军队老是在路上跑,又把将官和军队分开了,军队一批批调防,将官还是在那里不动。最后造成了兵不习将,将不习兵。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会高吗?

最后一点,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宋朝的兵基本是没有土地的,后期招募的都是流民、土匪、贼寇,古代不是还出现了一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吗?

这就是真实写照。

这样招募来的兵纪律能好?打仗能行吗?当然不行了,宋朝的兵,你想让他们上战场,得给钱。

当然也有好的兵,但不多,更多的还是这种纪律不行,打仗也不行的兵。

饶是英勇善战如李世民,见到这样的兵也得沉默。】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木讷地点了点头,何止是沉默,如果是他遇上这样的兵肯定要抓狂的。

他没想到宋朝的兵居然会如此……垃圾。

在军中,军纪是头等大事,军纪都不行,如何率兵?

但李世民再一次发现了宋朝是真的富裕,按照宋朝这么养兵,每年得拨不少钱吧?

可养兵却不用兵,只让他们来回跑,李世民真的很想对宋朝的皇帝们来一句:你们是不是有病?

钱多得没地方花可以给他啊,他很需要钱。

贞观初年武德充沛的武将们齐齐沉默了——今天也是被大宋的神奇操作秀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