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一百六 补更(第2/4页)

一个个还对他死心塌地,为他生为他死哐哐撞大墙的,关键那些大将的数量还不少。

他是怎么做到的?

连居功自傲的臣子都能忍,难道李世民当真一点脾气都没有?

不可能,念头刚出刘彻就给否定了,能和他以及秦始皇并称,功绩肯定不小,绝不可能是个没脾气的软包子。

还没等刘彻想明白,就听到顾清瑜宣布第三个再就业的名将。

刘彻惊讶道:“居然是杀神白起!”

“不过也不奇怪,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赐死,想来也是心有不甘。”刘彻嘴角一勾,自得道:“被秦赐死,白起肯定不会选秦,他会选大汉吧。”

就算是假的,他看着也开心。

那可是白起,秦国的杀神,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平生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

白起加上他的帝国双璧,再加上辛弃疾,就算只是小说,他也爱看。

汉高祖时期

刘邦像是抓住了什么了不得的把柄一般,整个人蹿起来,“听听,后世都承认韩信居功自傲,我可没说错。”

“他都成后世居功自傲的典范了。”

萧何:“……”有没有一种可能,韩信是下场不好才成为这个‘典范’的。

若是他得以善终,这个‘典范’又怎会存在?

唐太宗当真能不猜忌臣子,对臣下如此宽容吗?一路走来,亲眼见证刘邦的前后变化,萧何对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是抱有迟疑态度的。

若可以,这本书他还真想看看。

上回天幕卖的那些书,韩信买到了。可按照天幕的积分来源,韩信应该买不起那些书才是。

这中间有什么是他所不知道的吗?

自从上回天幕说他和吕后联手把韩信骗进宫杀之后,韩信就不搭理他了,他现在想见韩信一面都难,不然倒是可以探探韩信的口风。

那些书还是从探子口中得知的。

萧何抬眸看了眼天幕左下角的小黄车,看来还是得找韩信问个清楚才行。

淮阴侯府

韩信一拳砸在桌案上,把桌案上放置的茶盏拍得噼里啪啦,茶水溅得到处都是。

岂有此理!

他居然是那个反面案例,韩信又气又怒,心里对刘邦破口大骂。

***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个是廉颇、李牧、王翦,也是八大军神之一。战国四大名将只有他被称为军神,故而默认他是四大名将里最厉害的。

他再就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杀孽太重,一是心中意难平。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杀了一百万,占一分之一。

所以白起又被称作杀神、人屠,由于杀孽太重,白起一直没能投胎,留在地府当了两千多年的鬼差才洗掉了一身的杀孽。

但因为心中的意难平他依旧不愿投胎,阎王见他勤勤恳恳干了两千年,便想给他一个再就业的机会,攒点功德值,将来也能投个好胎。

如果知道白起是怎么死的话就不难猜他的意难平是什么。

白起没遇上一个好老板,死得有点冤枉,他被秦昭襄王赐了一把剑,让他自刎。】

秦昭襄王时期

上党

死后因为杀孽太重滞留地府两千年?

白起正疑惑着呢,听到自刎,瞪大眼睛:“??”他被大王赐死了?

为什么?

咸阳宫

嬴稷:“……寡人怎么会赐死武安君呢?”

范雎心中一动,他和白起向来不合,闻言不由道:“想来是白起以下犯上,惹大王震怒。”

话音刚落,就听到:

【白起死前曾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良久后,他又说了一句:“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

说罢便引剑自刎。

这两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他临死前幡然醒悟不该坑杀俘虏;有说他心灰意冷给自己找了个该死的原因然后引剑自刎……

白起到底是怎么想的大概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的时候心里确实是不甘心的。

当然,这换了谁都不会甘心的。白起为秦国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从无败绩,攻城七十多座,可谓军功赫赫,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到头来却因为小人的挑拨被秦昭襄王赐死。

死得很憋屈。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后,立即上奏秦昭襄王请求一举攻克赵国国都邯郸,不给赵军一丝喘息之机。

凡是懂军事的人都会同意白起这个请求,被坑杀四十万大军的赵国元气大伤,此时不进攻难道要等赵国缓过来再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