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石公无双(第2/3页)

“恩,圣舍利关系着我圣门兴衰,也关系着我之大愿,唐王予我舍利,什么要求都只管说来,我必助你一统江山。”石之轩深深的望了一望圣舍利一眼,然后说着。

“如果石公只想要圣舍利,武功大进,那只管现在取去,孤绝不阻挡,如是石公要振兴圣门,还与我在此多说一会。”杨宣凝淡然自若说着,心中一片平静。

事实上,他时到今日,和胡教,特别是北方胡人世家的矛盾已经不可避免,未必能够赶尽杀绝,但是必分得一方胜负才可。

得了杨公宝藏,舍利落到他手中,是肯定隐瞒不了太久,对专于武道的人来说,圣舍利的价值,更在武器和财富之上,别的可以不要,这舍利万万不可放弃。

如果专心私用,那无论怎么样,他直接面对的是,胡教,魔门,甚至大明尊教等一系列人的打击,这在夺取天下的关键时间点上,无疑是错误的,现在既然已经吸取了大半,不如直接把舍利抛出,不但转移了众人视线,同时也可结好石之轩。

更重要的是,石之轩就算一统魔门,在现在的情况下,也利大于弊,如果魔门和胡教纠缠不休,那才是大好事。

但是,能够把隐藏生死之秘的圣舍利,就这样抛出,这种气魄,就算知道利弊得失,又有几人能够?

石之轩伸出手来,抚摩着圣舍利,感觉到里面隐藏的浩瀚元精,目光仍凝注往亭子下面,还没有结冰的溪水上,深深叹息一声,冷酷的眼神忽然生出变化,露出缅怀回忆的神情,语气却出奇的平静:“唐王真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王者气魄之人,我在这一刻,才真正相信唐王能够夺取天下了,说吧,唐王要我作些什么?”

“圣门不可统,而诸子百家可兴,石公如有此心,当可为孤臣。”

“唐王要兴诸子百家?”石之轩眸子露出了精芒。

“怎么,不可吗?石公在武功上的成就,孤当欣赏,但是孤最欣赏的,却是石公在政治上的成就。”杨宣凝从容自若,淡淡说着:“石公出山,圣上初位,入西域。”

“五胡乱华,虽然汉族受到前所未有之浩劫,但是实际上,入得中原的胡族,也在与汉族二百年冲突中,大半折损,余者也不得不进行部分汉化,突厥人原本只是柔然治下的一个奴隶部落,但自西魏文帝大统年后,突厥横扫草原,灭国无数。”

“突厥的强盛,给原本是主子的五胡王国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争相向突厥人纳贡示好,以免腹背受敌。鲜卑族的北周,亦饱受突厥欺凌,北周武帝甚至不惜迎娶突厥木杆大汗之女为后,而让他自己的原配窦氏退居侧室,其卑躬屈膝的程度一致于斯。”

“北周灭北齐,隋代北周之后,隋文帝与突厥交恶,突厥南侵,隋军尽起精锐相抗,却仍被杀得节节败退。隋将达奚长儒率两千隋军与十万突厥军在周桀拼死一战。是战隋军将士昼夜拼斗,血战三日,士兵手中武器全部损耗殆尽。突厥人死伤万余。”

“由此可见石公之经略。石公不带一兵一卒,仅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短短数年间,突厥分裂,内战连连,元气大伤,东突厥的启民可汗甚至不得不采取表面臣服于隋的政策,诚可谓是泽及后世。”

“古今英雄,唯石公也,石公在《西域图志》中自信满满地以‘浑、厥可灭’来做结尾,当是英雄之言,孤虽有志于天下,也不得不赞叹石公之伟业。”

原本世界中,前有邢漠飞指责裴矩令其国破家亡,后有师妃暄说他意图分裂国家、祸乱天下。这其实全部是狗屁,别的不说,就说一个事实——唐代几乎完全继承了隋炀帝时期的西域政策,不但对西域各民族分而治之,甚至经略西域时先取吐谷浑的步骤都与隋炀帝如出一辙。而唐太宗、高宗两朝亦相续大举征伐高丽,乃至唐太宗临终死,尤以未能平高丽为念。

当然,在平抚西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如邢漠飞之辈的怨恨与血泪,更会激起胡教的愤怒,由此可见,日后宁道奇为了胡教利益,约战宋缺,四大圣僧围攻石之轩,实在是无耻之极,可杀。

辽河流域位居中原王朝与突厥势力的交界点,对中原王朝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只要控制了辽河流域,也便可以控制东胡各族及国家,如此便可斩断势力已达此地的突厥人之左膀右臂,进而构成夹击突厥的有利形势。

高丽占据了辽河流域之后,不但由此获得了肥沃农田,从而经济实力大涨。更以辽河流域为基地,开始将东胡各族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了手里,形成了突厥与中原王朝两大势力间一个微妙的“关键少数”。

更有甚者,高丽控制着辽河流域这样的战略要地,如果其与突厥相勾结,则隋将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这实是中原心腹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