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终于盼得你的消息(第2/4页)

五年前,她也是这样静静坐在望楼的了望台上,朝着远处的天山脚下眺望,希望能够听到滚滚如洪流一般的人声,希望看到那些唱着山歌,打着唿哨的江湖少年三五成群来到山门前。整整一天过去了,空空如也的山林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她孤零零地坐在望楼上,浑身披着月光。她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那种滋味,寒冷孤寂,仿佛身体里每一份热量都随着消逝的夕阳一起褪去。

十年前的今天,她是怎样度过的,她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她只记得招徒日之前的那一天,一直和她一起练剑的小师叔说要下山论剑,师叔伯们和师叔祖们为他开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会,她在会上一直在哭着闹着不依,希望小师叔带她一起下山。师叔伯们纷纷安慰她,说是很多和小师叔一样的少年英雄会在招徒日上山和她作伴,为她讲江湖侠踪,和她聊武林掌故。

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个招徒日,但是结果却让她刻骨铭心地失望。她甚至不想去回忆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每想一次,除了伤心,还是伤心。

时间流沙般缓缓逝去,灿烂的阳光化成昏黄的暮色,山腰处的林莽由明亮的新绿变为阴沉的淡青,山风在耳畔越来越响,山道却静寂得似乎可以听到云杉幼枝发芽的声音。眼看着,这漫长却又短促的招徒日,就要走到了尽头。

祖菁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抬手到额头,用力拂开久久遮住眉梢的发丝。但是眉梢的微痒传入心头,却化为了深深的委屈和失望,她不禁双眼一红,小嘴一翘,两行清泪从她的双眸汩汩而下。

就在这时,静寂的山林里突然响起一片嘹亮的山歌。

“漂泊江湖无依处,云海之巅我常住。冰清玉洁凤凰花,路过不愿襟前插。我心仍然想着她,寒霜不凋赛上花,西到昆仑东到海,难消心头断魂砂。”

“那是……”祖菁睁圆了眼睛,兴奋得浑身一热,“那是小师叔最爱唱的山歌。记得小时候和小师叔练剑,练到挥洒自如之时,小师叔往往喜欢弹剑而歌,哼起这首歌的旋律。”

那个时候,祖菁还是一个小孩子,不懂得男女情爱之事,只是感到山歌旋律优美,久久难忘,待到小师叔音讯全无,她连这首歌的词曲都统统忘记了,只能在每一次梦游太虚的时候忽然记起一两个山歌的片断,当她从梦中惊醒,拼命想要把整首歌记起,却掏心掏肺都想不起来。有时候,她甚至怀疑所有关于小师叔和山歌的回忆,不过是自己童年时虚构出来的梦幻。

此刻再次听到这首山歌,童年清亮明丽的记忆宛若消融解冻的瑶池流水,欢快地涌入了她的心头,令她顿感一阵心旷神怡的恬静。

“我愿为你移泰山,我愿为你平人间,千锤百炼青锋剑,只盼随侍在君前。转世不饮孟婆汤,但愿常记指尖香,他日花开再相遇,勿忘当时少年郎。”

山歌越传越近,也越来越嘹亮动人,天山北麓林莽中的飞禽走兽都被歌声惊动,百鸟齐鸣,狐兔乱窜,热闹非凡。满山抓兔捕鱼的天山弟子们此刻不约而同地飞奔到望楼上,挤在了望台的栏杆前,一边叽叽喳喳地欢叫着,一边急不可待地朝山道来处望去。正在失魂落魄地听着山歌的祖菁反而被他们挤到了后面。

众天山弟子凝神观望,只见一匹青驴打着响鼻儿,摇头晃脑地从山道转弯处显出身形,懒洋洋地朝着天山解剑池缓缓走来。

驴背上坐着一个身形瘦小枯干的汉子,身子随着青驴前行的节奏有滋有味地左摇右摆。他的双手捧着一个黄澄澄的硕大葫芦,仰着头,直着脖子,咕咚咕咚喝着葫芦中的酒水。一股酒臭气顶着强烈的山风,不屈不挠地传入天山众弟子的鼻中,令他们忍不住同时抬手捂住脸。

“嘿!”祖菁此刻再也按耐不住心头的好奇和期待,分开众弟子,身子腾云而起,在空中一个转折,轻飘飘地落到这个汉子的面前。随着她的带头,一众天山弟子纷纷鱼跃而起,仿佛一群欢快飞翔的乳燕,从望楼之上蜂拥跃下,在这汉子的周围站成一圈。

“咕噜……”这个汉子咽下最后一口酒,并不转身,只是仰天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哈,“好!好轻功!不枉我不远万里,历尽艰险,前来拜师学艺。”

“你……”祖菁心中十分想转到这个汉子的正面去,好看看这个会唱小师叔山歌的人是个怎生模样,但是身为天山大师姐的矜持,却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咳咳,本派武学博大精深,轻功只是末节。你既上得山门,足见诚心,何妨报上名来,由我登记入册,他日你在派中一切事务,皆须有据可查。”祖菁沉声道。

这个汉子微微点了点头,将酒葫芦斜挂鞍前,翻身下驴,朗声道:“在下江湖外号倒骑毛驴张……这个,我的名字有些老气,你就叫我小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