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一章 偷天换日(第3/4页)

不过他很快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与宁戈一起,指挥着战士对虞姬的大车实施了层层保护。同时分派出一帮人手,伐运树木,重新架桥。

虽然只隔一河之宽,但随着天色渐暗,樊哙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人影,却根本听不到对岸有任何的动静。

大河发出的流水声掩盖了一切的声音。

“樊将军,此时天色已暗,是否可以燃起篝火,用以照明?”一名头领模样的人上前请示道。

樊哙摇了摇头道:“敌人显然就在左近,迟迟未动,就是为了寻找动手的时机,如果此时点火,敌在暗,我在明,万万不可。”

此刻的他,已经感到了潜藏在黑暗之中的危机。以他征战多年的经验,对方耗费如此之大的精力来筑堤拦水,显然不是为了消灭他们几百名战士就能了事,真正的危机肯定还在后面。可对方究竟是什么人?又有多少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他一点都不知道,只能命令手下的战士加强警戒。

可是这种平静并没有维持多久,樊哙便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上看到了问题。

“丁阿贵!”他大喝一声,丁阿贵是他派去伐运树木的头领。他忽然发现,时间过去了好大一会儿功夫,可是河滩上堆放的树木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多。

丁阿贵连走带跑地一路过来道:“将军有何吩咐?”

“你带了多少人去伐运树木?怎么半天功夫还没有准备齐整?要是贻误了军机,老子可不客气!”樊哙心系刘邦在对岸的安危,心中早有一团火气,正好宣泄在丁阿贵的身上。

丁阿贵吓得打了个哆嗦,搔搔头道:“这似乎有些怪了,属下带了一百多号人去,按理说费了这些时间,应该备齐了才对呀?”

樊哙一眼扫去,往不远处的树林环视一遍道:“你真的带了那么多人吗?”他的眼力不坏,即使是在黑夜,亦能看到数十步外的动静,可是当他望向树林时,却发现人数明显少了许多。

“千真万确,属下可不敢有半点欺瞒!”丁阿贵忙不迭地道。

樊哙心中“咯噔……”了一下,终于明白敌人开始动手了。

对方选择从这些伐运树木的战士下手,一来可以拖延己方架桥的时间,截断自己与对岸的联系;二来与自己相距远些,不易察觉。可见对方心机缜密,经验丰富,无疑是一班劲敌。思及此处,樊哙再不犹豫,当下带了上百名战士,与丁阿贵一道,悄悄向那片树林围靠过去。

这片树林极大,沿河谷而生,一直延绵到远处的大山之中。此时夜风吹过,枝摇叶动,暗影斑驳,平添一股肃杀之气。

樊哙愈是靠近树林,心中就愈是感到吃惊,他之所以感到吃惊,并不是因为这林木之中有惊人的杀气,而是这林中除了空气与夜风之外,根本就没有杀气存在。

对于这种现象,通常只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树林里没有人,所以自然就不会有杀气;另一种则是敌人的武功高到了可以将杀气内敛的地步,一般的高手根本就无法察觉。

如果是前者,还只是虚惊一场,如果是后者,那么敌人就太可怕了!想到这里,就连樊哙这种天生胆大之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呀……”

一声凌厉的惨叫划破这可怕的死寂,声音出自丁阿贵之口,似乎遇到了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令他惊骇莫名。

樊哙大惊,拔出鬼头大刀,飞速地向声音来源处掠去,等他赶到丁阿贵身边时,只见丁阿贵早已瘫软在地,一脸惊惧,指着数丈外的草地道:“看……看……看……那里,全……是……死……人……”

樊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数十名伐运树木的战士竟被人不知不觉地弄到了这片草地,横躺竖放,摆了一地。这里的林木稠密,若非是刻意搜寻,倒也不易发觉。

樊哙一步一步靠近,俯身下去,以手相探,却惊奇地发现,这些战士竟然还活着!只是穴位受制,形同死人罢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樊哙觉得自己的头脑有些昏乱起来,似乎看不懂敌人的意图。

以敌人放水冲桥的用意,显然手段残忍,并不留情,何以却会对这些战士留了活口?如果说他们是怕杀人时露出动静,凭他们的点穴手法,只须轻轻一点,随便按在哪个死穴上,这些战士也就呜呼哀哉,何必这般麻烦?

“啊……”丁阿贵突然色变,仿佛见到了天下最可怕的事情,喉咙咕咕直响,偏偏连半点呼声也叫不出来。

樊哙正与他正面相对,蓦然见得这幅场景,禁不住背上的肌肉一阵发紧。

他在这一刹那间,感到了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

他想都没想,一握大刀,整个人如箭矢标前,一呼一吸之间已经前移了十丈距离,两旁树影急退,风声呼呼灌耳,他几乎是将自己的体能发挥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