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卷 第 一 章 子房宝典(第3/6页)

关山月是一把剑如同七把剑。

一闪已到眼前,那七点寒星之快,令七名道人来不及由出击变为破解,由攻势变为守势,一惊,急飘身后退。

飘退三尺才堪堪躲过。

中年女子喝了一声;“好!”

这是为关山月这一剑喝采,可不是喝采七名道人躲得好。

关山月并没有再次出剑追击,他收剑又笔直的抱在胸前,说了话:“有道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七位道长在剑术上的确有相当的造诣,只是七位道长也应该知道,我剑也使得差强人意,是不是可以如这位所说,不用再打,见好收了?”

瘦削道人怒笑:“你把道爷等当成武林中的什么角色了?”

话落,七把长剑再次递出。

这一剑跟头一剑大大的不同,这一剑是剑气满天,七把长剑合成了一张光网,向着关山月当头罩下。

这一剑,威力倍于头一剑,

中年女子虽然已经知道关山月的所学跟修为了,还是忍不住叫了一声:“小心!”

关山月道:“谢谢芳驾!”一顿,接道:“不管七位道长在当今武林是什么地位、什么份量,恐怕我都要得罪了。”

神情一肃,再次出剑,这次身躯没有旋转,只见一道寒光矫若游龙,腾空而起,直迎七把长剑合成,飞快落下的光网。

刹时间,金铁交鸣之声响起,光网倏敛,寒光不见。

再看时,关山月依然抱剑凝立,神情已由肃穆转为泰然安祥。

七名道人又已退出三尺外,各自垂着长剑,脸邑一片煞白。

中年女子嘴半张,没听她叫出声,脸色变得一片凝重。

关山月又说了话:“七位道长,以七位的作为,我念七位是三清弟子出家人,已经留了情了。”

七名道人似乎如大梦初醒,瘦削道人惊声道:“竟能两次破道爷等的七剑联手?你这是什么剑法?究竟是哪门哪派弟子?”

还问!

关山月道:“我已经告诉过七位了,至于我这是什么剑法,既不属于任何门派,自然也是不人流、难登大雅之堂的剑法,不说也罢!”

瘦削道人还待再说。

关山月又道:“道长,这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我凭真本事,已经跟七位放手一搏过了,七位认为如何?”

瘦削道人道:“你既不肯报门派,恐怕也不愿报姓名?”

关山月道:“我认为没有那个必要。”

瘦削道人道;“想不到我‘全真七剑’,今日竟在这‘留村’,败在一个不知门派、不知姓名的后生手里,白纵横武林这么多年了,也罢,东西不要了,走!”

一跺脚,飞身而去。

默契真够,其他六名道人竟也同时腾身而起,七人转眼间远去不见。

事了了,不过只两剑。

关山月收起软剑,转望老人:“老人家可以请回了。”

老人定过了神:“他、他还会再来么?”

中年女子道:“这七个道人不是一般武林中人,应该没脸再来了。”

老人千恩万谢,要走。

中年女子道:“老人家这会儿可以说了吧!他七人究竟要什么?”

老人说了:“他七个要什么‘子房宝典’。”

中年女子道:“‘子房宝典’?张子房先生留下来的宝典?”

老人道:“大概是。”

大概是?

中年女子道:“那怎么会找老人家你要呢?”

老人道:“他七个不知道听谁说的,‘留侯祠堂’里藏着一部‘子房宝典’,先上祠堂里找,没找着,这才押着小老儿又上祠堂,逼着小老儿说出‘子房宝典’的藏处。那个道人说,小老儿是‘留村’村长,年岁也最大,一定知道‘子房宝典’藏在祠堂什么地方。”

中年女子道:“‘留侯祠堂’里真藏着这么一部‘子房宝典’么?”

老人道:“小老儿不知道。”

中年女子道:“老人家不知道?”

老人道:“小老儿生在‘留村’,长在‘留村’,到如今几十年了,听也没听过什么‘子房宝典’,不知道他七个是听谁说的。”

怪不得他刚才说“大概是”。

中年女子道:“这么说,根本没有这部三十房宝典’?”

老人道:“有没有,小老儿不敢说,只是小老儿不知道,也从没听说过祠堂里藏有‘子房宝典’。”

说老实话,足证是老实人,种庄稼的农人,九个九都是老实人。

中年女子没再问,道:“老人家请回吧!别让家人久惦念老人家的安危。”

老人又千恩万谢一番,要走。

关山月说了这么一句:“万一再有人来要这部‘子房宝典’,再不相信老人家说的,老人家就说‘子房宝典’让不知名的一男一女拿走了,”

老人、中年女子都一怔,老人忙道:“你这位爷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