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卷 第 六 章 离情别绪(第2/7页)

姑娘玉朵儿已经变了脸色,叫了起来:“喇嘛不会算了,活佛不会不管又怎么样?‘蒙古’不是没有律法,喇嘛不能不讲理,活佛也得讲法!”

老人正色道:“玉朵儿,不是‘蒙古’人可以这么说,你是‘蒙古’人,难道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蒙古’的律法?喇嘛要是讲理、讲法,不会有今天这件事,更不会烦劳恩人再次伸手。”

姑娘玉朵儿听得脸色连变,但她还是不甘心,不低头:“我知道,就是这么没有天理、王法,那怎么办?那个大喇嘛已经死了,不能复生了,大不了我去给他偿命就是。”

老人沉声叱责:“玉朵儿,你大胆,咱们这些人的命,哪一个有大喇嘛的命值钱?”

虽然是叱责女儿,也透着几分“蒙古”人的悲哀。

姑娘玉朵儿低下了头,没再说话,可是,看得出她还想说,只是不愿再惹老父生气了。

关山月说了话:“老人家放心。”

老人道:“恩人,我这一家老少不怕什么,既然生为‘蒙古’人,也就认了,我只是不愿再连累恩人。”

关山月道:“老人家不用担心我,我不怕什么,大不了我大闹‘蒙古’,闹不成我一走了之,至于老人家一家老少,老人家,喇嘛不会部不讲理,不讲法吧!”

老人道:“恩人……”

关山月道:“老人家,喇嘛要是都不讲理,不讲法,没有任何顾忌,那位大喇嘛大可以让贵旗那位管旗章京,明明白白的在贵旗下手,何必大费周章买通‘热河’的江湖人在‘承德’谋害老人家,还假借打劫之名?对令郎下毒,也不敢承认?”

这倒是。

老人呆了一呆,道:“但愿如恩人所言,只是,万一……”

关山月道:“万一不是像我所说的,老人家也请放心,那是逼我大闹‘蒙古’惊动当朝,我不信就没个讲理、讲法的地方。”

姑娘玉朵儿抬起了头,深深看了关山月一眼。

这一眼,目光异样,只有姑娘自己知道那是什么。

老人还想再说-

听老人的儿子发出了呻吟声。

接着是拉花儿的惊喜叫声:“塔木醒了!”

关山月道:“恭喜老人家,贺喜老人家,令郎的毒解了。”

老人、姑娘玉朵儿惊喜急望。

老人的儿子声声呻吟,但还闭着眼,也一脸难受神色。

关山月道:“老人家,令郎就要吐了。”

姑娘玉朵儿忙以“蒙古语”叫了一声。

拉花儿忙转身去拿一个瓦盆来。

瓦盆刚拿来,老人的儿子胸口猛然起伏,张口吐了。

瓦盆拿来的是时候,拉花儿接得也快,没弄脏毡毯,还好。

足足吐了半瓦盆,其色乌黑,腥臭难闻。

吐完了,不吐了,也不动了,而且也没睁眼,睡着了似的。

姑娘玉朵儿又用“蒙古话”说了一句。

拉花儿端着瓦盆走出了“蒙古包”。

想必是姑娘玉朵儿让去倒掉。

是得快去倒掉,那股子味道,谁受得了?

老人道:“恩人,他怎么还……”

老人关心儿子,怎么吐过了还没醒。

姑娘玉朵儿也想问,还没问。

关山月道:“受了这么久的折磨,这么久的罪,一旦毒解、吐过、舒服了,难免会入睡,是太虚,也是恢复,片刻之后就会醒过来了。”

听关山月这么一说,父女俩都放心了。

拉花儿又进来了,半盆乌黑腥臭之物倒掉了,瓦盆也洗干净了。

放下了瓦盆,点上了灯。

原来,一阵折腾,不知不觉问天色已经暗了。

从这座“蒙古包”里看得见,别的‘蒙古包”都有灯光了,里头点着灯,外头也挂一盏灯,从远处看,大草原上灯光点点,应该很好看。

没一会儿,老人的儿子醒了,这回是真醒了,可以坐起来了,但是还不能站起来走动。

这就很不错,很知足了。

老人为儿子引见关山月。

当然免不了又是一番感恩。

老人的儿子还不能致谢,他媳妇儿要代他磕头。

关山月坚持不让,最后照样也免了。

又过了一会儿,有两个人来见,都是“蒙古”壮汉,是关山月初来时,拦关山月那十个壮汉里的两个。

进来躬身,恭谨的向老人用“蒙古语”说了两句。

老人转望关山月:“恩人是我一家的恩人,我旗的人都视恩人为恩人,要对恩人表达感恩之意,已经准备好了,特地来请恩人。”

关山月要说话。

老人道:“这是我旗人的一番心意,按‘蒙古’的习俗,是一定要到的。”

老人既这么说,关山月没再说什么。

老人跟姑娘玉朵儿陪着关山月走出了“蒙古包”。

拉花儿没去,留下照顾夫婿,陪夫婿。

就在一座座“蒙古包”旁的草地上,“敖汉旗”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坐了一团,中间一堆火,火势正旺,烤羊、奶茶、奶酒——凡是“蒙古”好吃好喝的,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