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肆终南别业(第2/5页)

不到一炷香工夫,这画中的嫦娥,脸色果然渐渐转红,真像是饮宴后大醉了一般。太平公主看了,朗声大笑道:“有趣!有趣!”

侍女又赔笑道:“公主,那个画画的人更有趣呢!”这镜儿靠近太平公主,放低了声音,又说道,“这画画的人,是个极俊秀的少年书生,相貌颇有几分当年‘莲花六郎’的样子,武总管借口要买画,就把他带到山庄来了,可是听说这小子脾气倔得很,竟然不肯服侍公主,武总管气得想把他吊起来拷打,又怕伤了他那一身玉脂般的细肉,现在正关在畅春堂偏殿的小屋里呢。”

太平公主的偏好和母亲武则天极为相似,开始喜欢体格健硕、相貌英武的男子,如薛怀义、慧范那种,后来却喜欢清秀如女儿家般的稚嫩少年,如面若莲花的张昌宗。太平公主曾经和张昌宗有过数夕之欢,后来却将他转献给母亲武则天。二张后来倚权骄横,早已忘了太平公主的汲引之情,最后竟大有嫌隙,公主痛恨之余,心下不免时常耿耿。

太平公主听后却不生气,脸上带着听到小孩子淘气一样的神情,微笑道:“这个少年有点意思,他叫什么?”

“听说姓张,叫张文放。”侍女答道。

“哦,”太平公主听了,眉头一扬,“我知道这个人,当年还是我母亲圣神皇帝临朝时,有人写诗讽刺朝政,说什么‘补缺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糊心巡抚使,眯目圣神皇’,竟然直接侮蔑则天大圣皇帝。这还了得,但经人查访,写诗之人竟然是一个年方十二的小童儿。母后惊讶不已,但见这小神童长得玉雪可爱,于是就没有为难他。算起来,他今年应该二十岁了吧。”

这时,又有两个侍女从外面进来,面露难色地悄声说道:“公主,我们奉命给张文放送去香汤锦袍,让他沐浴更衣,他却执意不肯,还在大吵大闹呢。”

太平公主伸了个懒腰,笑道:“猫儿捉到老鼠,不用急着吃,我太平公主看上的人,还从来没有跑掉的。”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禀报:“启禀公主,圣善寺主持慧范求见。”太平公主听了,不觉一怔:慧范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武艺精熟,而且擅用一些奇药媚术,可是现在慧范已老,早已不再充任自己的男宠,但很多事情自己还是挺倚重他的。如今这个时候他突然来访,是为了什么呢?

按说慧范应该知道每天这个点是太平公主销魂快活的时间,打搅了公主的兴致,那可是自找晦气。难道他也像当年的薛怀义一样,起了妒意?太平公主摇了摇头,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慧范为人持重多谋,绝不是薛怀义那样的莽夫。

一般情况下,太平公主是不在这个时候见客的,但慧范既然这样急着前来,必然有格外紧急的事情。于是她摆手,让侍女宣慧范入见。

慧范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并不像长安城内常见的胡僧那样深目蓝睛、黄须多毛,除了头发卷曲、皮肤作古铜色、鼻子额角硬朗高耸外,他的相貌比较近似中土人物。

慧范让太平公主屏退左右,悄声禀告道:“公主,有件大事要禀告。毗沙门的后人重现长安,还想策动我谋反,已被我所擒。”

太平公主沉吟道:“毗沙门?当年的隐太子?还有后人在世?他们为什么要煽动你?你是我太平公主的人,朝野皆知,他们会策反你,难道是失心疯了?俗话说,苍蝇不抱无缝的蛋,慧范,你可要对我说实话。”

慧范看到太平公主那犀利的眼神,心想事已至此,就将原委如实相告吧,这样也好,自己说出来,总比从别人口中透露给太平公主好。

慧范踌躇了一下,正想如何措辞叙述,公主正春情荡漾,不耐烦地站起身来,吩咐说:“你慢慢写成密札,封于此处的密匦之中,我晚上再看吧。”

太平公主带着八名侍女走进畅春堂。这座畅春园修于山坳环抱之中,此处遍地涌泉,计有泉眼九处,公主令人精心整饰,遍植荷花、香草。如今已是晚秋,荷塘中的莲花逐次零落,不堪再看,却早有花匠摆出诸位大臣精心进贡的菊花,清香四溢、缤纷多姿。

总管武崇福远远地迎了出来,他这人长得肥头大耳,个子本来就不高,加上体形臃肿肥胖,几乎成了个圆球,而且经常在公主面前作揖打躬,显得更加猥琐不堪。

不过,太平公主也听人说过,这只是在自己面前,出了山庄的门,他可是腆胸凸肚,高傲得很。而且他私下收了不少钱财,娶了九房花容月貌的江南美女做小妾,这些太平公主都知道。不过正所谓“不以二卵弃干城之将”,这个人虽然贪点小财,但办些日常琐事时谨慎细心,明白自己的本分,所以武崇福在太平公主手下当差也近二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