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骨肉团圆如隔世亲恩须慰缔良缘(第3/8页)

李思南道:“这小人一定是余一中了?”

李希浩道:“不错。他偷偷地来看过我好几次,每一次都带了食物和药来,这些药虽不能医好我的病,却能令我苟延残喘。当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居心,对他还是十分感激的。他每次到来,又都是作出义愤填胸的样子,口口声声说是他要去自首,好减轻我的‘罪责’,否则要死也一同死。我感激他的‘义气’,费尽口舌,劝阻了他。”

李思南道:“这奸贼的骗术如此巧妙,难怪爹爹把他当作了好人。爹,你是什么时候才识破他的真面目的?”

李希浩歇了一会,说道:“那次逃亡事情之后,大约过了半年光景,蒙古鞑子对汉人俘虏的态度忽然有了大大的改变,打骂越来越少,小恩小惠的施与则越来越多。看得出蒙古鞑子是有心拉拢咱们汉人。

“不久,俘虏营的鞑子官出了一张告示,说是凡有一技之长的人,愿意给他们做事的都可以去登记,登记之后,立即可以从俘虏营中释出,送到和林,分配工作。有些人受不着诱惑,跑去登记,也果然得到了释放。

“鞑子改变政策的原因,不久我们也知道了,原来蒙古是在计划和南宋联盟伐金,它要利用咱们汉人。

“余一中并没有跑去登记。我则还是像往常一样,仍然是给鞑子囚禁,十天八天就受一顿鞭打。他们对待别的俘虏客气了,对我可没有放松。

“没有放松,但也没有加紧看管。由于别的俘虏看管得比较松了,有些胆子大的朋友也偷偷地来看我,我知道多了一些外界的消息。我叫他们揭破鞑子的阴谋,叫同伴不可上当。听我劝告的那些人之中,当然也包括了余一中在内。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消息,鞑子在这个俘虏营中查问,查问有没有李希浩这个人!”

李思南道:“爹爹,他们怎么知道你的?”

李希浩道:“听说是因为成吉思汗要延揽人才,我以前待过的俘虏营中有人告密,说是有李希浩这么一个人,是将门之子,很有本领,所以成吉思汗要把我找出来给他做事。

“我说过,汉人俘虏都是编了号数不用原来的名字的。我也不愿意别人知道我的名字,因此即使同是俘虏营中的难友,知道我的名字也只是寥寥数人。余一中是其中之一。后来我又知道,在这个消息发布之后,几个知道我的真名实姓的人,几天之内,一个个的离奇暴毙。俘虏营中,死人之事,极是寻常,鞑子也没有查究。我当时也不知道,只觉得这几个朋友没有来看我,我有点奇怪而已。

“余一中当然没有死,他对我的‘照顾’更周到了。

“有一天晚上,他单独来看我、劝我,说是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何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假意投降,少受痛苦?养好了身体,那时逃走也还不迟。

“我当然不肯依从,责备了他一顿,我说我劝别人不可上鞑子的当,我又岂可给自己找个借口,苟图活命?我是宁可死了也不能玷污自己的气节的!”

李思南拍掌道:“爹爹骂得好,余一中这厮怎么样?”

李希浩道:“他哈哈大笑!”

李思南愤然说道:“哼,他不知羞耻,还在哈哈大笑?但这也好,如此一来,爹爹不就是可以识穿他了?”

李希浩道:“不,我被他骗得更惨了。他笑过之后,说道:‘希浩,你真不愧是个铁铮铮的好汉子,老实说,我是怕你的心不坚、志不刚,所以特地试探你的。现在我可以放心了。但我不能让你死去,现在鞑子为了笼络咱们汉人,警卫没有从前严密,我已经探清楚一条路线,从这条路线逃跑,虽然不能说是全无危险,但成功的希望却是很大。’可叹我给他这么一说,竟然完全相信了他。我考虑的只是怕连累了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他要我逃走是否还有阴谋。

“他拍起胸膛,发誓与我同生共死,还责备我:‘希浩,就只许你慷慨捐躯,不许我从容就义么?既然最多只是一死,又何不冒险一试,要是逃得出去,留下有用之身,岂不胜于无声息的死在俘虏营里?’

“他说得慷慨激昂,我却不过他的‘好意’,只好让他背我逃走。这次逃走,果然很顺利的就逃出了俘虏营。”

李思南道:“他不向鞑子告密,却要和你一同逃走,他的目的究竟何在?”

李希浩道:“告密他可能得到一些赏赐,但好处却没有继续骗我之大。你听我说下去。”

再喝了一口参汤,李希浩继续说道:“我受刑太重,身体本来已经是十分虚弱的了,跟他逃进荒山里去,吃野菜,住山洞。我的病越发重了。他向我抱歉,说是早知如此,不逃还好。我说:‘不!只要不是死在敌人手里,就是死了,我也死得瞑目!’的确,那时我的肉体虽然受苦,精神却是比在俘虏营中愉快多了。因此,我是十分感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