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相见争如仍不见多情却似总无情(第4/7页)

因此在屠凤的心里,倒似乎觉得龙刚更像她的长兄。至于石璞,有时候她觉得他像哥哥,处处照料她;有时候又觉他像弟弟,还需要她的爱护。这份奇特的感情,后来待她懂得人事之后想起来,也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屠龙的父亲屠百城很以儿子的滥交为虑,但一来儿子已经长大,二来屠百城也是经常不在家的,只好由他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屠凤从一个拖着鼻涕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明艳动人的少女,她母亲开始为她的婚事思量了。母亲曾经不只一次的偷偷问过她,在两个师兄之中她更喜欢的是那一个,每次母亲这样问她,屠凤总是红着脸回答:“我不知道。”或者是说:“我对两位师兄都是一样。”其实她自己心里知道是并不一样的!

龙刚老成且兼干练,石璞纯厚而又聪明,屠夫人向来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难分轩轾的。她想在这两个徒弟之中,挑选一个作她女婿,但因女儿迟迟不肯表示态度,屠夫人委决不下,婚姻之议只好暂且拖延。她打算待丈夫回来,才作最后的定夺。

屠百城临行之时,曾经和妻子说过:此去蒙古,快则三月,迟则半年,就会回来。不料三个月过去了,半年也过去了,半年又加半年,一年都过去了,她的丈夫还是不见回来!水远山遥,吉凶难测。屠夫人隐约听到风声,说是她丈夫在蒙古已遭不幸,只是还未能证实而已。屠夫人忧急成病,在这样情形之下,当然更是无心进行女儿的婚事了。

母亲这边冷淡下来,屠凤的哥哥却来关心妹妹的婚事了。屠龙有个朋友,名唤淳于膑,三年之前,曾经和屠龙来过一次。淳于膑的父亲淳于周是黑道上的著名的人物,声名仅次于屠百城,但两人的作风却颇有不同。淳于周不但手辣,而且心黑。他对黑道白道全不卖账,没有一定的朋友,也没有一定的敌人,唯利是视,好恶随心。淳于膑“青出于蓝”,在江湖上的声名比他父亲更坏。

不过,屠百城和淳于周虽然很少来往,也没有过公开的冲突。所以那次淳于周的儿子到他家里,他还是把他当作一个“世侄”招待。淳于膑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个“世伯”不很喜欢他,来了一次就不再来了。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屠凤因为从未把这淳于膑放在心上,差不多都已忘记他了。不料就在她父亲的死讯证实的前两天,她的哥哥屠龙忽然又和这个淳于膑一同回家。

屠龙这次回来,对妹妹的态度大大不同,拉着妹妹,问长问短,送她一些明珠,还有一对玉簪,这两样礼物,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屠凤并非看重礼物,但却很高兴哥哥对她的关怀,因此也就收下了。

屠龙说来说去,渐渐就说到淳于膑身上,大大为他吹嘘。说到后来,图穷匕见,竟是要为淳于膑做媒。屠凤当然不肯答应,兄妹争吵起来。

兄妹争吵,惊动了后堂的母亲。屠夫人扶病出来,问明所以,也是不值儿子所为,狠狠地数说了屠龙一顿。说他不该强迫妹妹,尤其不该在父亲生死未卜之际,回家惹是生非。

屠龙老羞成怒,竟然和母亲顶撞起来。他说父亲不知何时回来,倘若十年八年不回来,难道妹妹也不出嫁?他替妹妹主婚,又焉能说是惹是生非?

屠夫人只有这一个儿子,自小就把他宠惯了的。屠龙生平只怕父亲,母亲可管他不了。不过,屠龙以往虽然也是经常不听母亲的话,但像今天这样的顶撞他的母亲,过去却还是未曾有过的。

屠凤心里阵阵绞痛,那一日吵闹的情景,如在目前。

母亲气黄了面,骂道:“你爹生死未卜,即使你爹死了,也还有我呢。轮不到你作主!”

哥哥见母亲动了气,初时倒也不敢反唇相稽,但他狡猾得很,却用试探的口吻说道:“我也不过是为了妹妹的好,俗语说:‘女大不中留’,迟早总是要把她嫁出去的。妈,你若是给她找得好的婆家,我这个做哥哥的也可以少操心事。就不知你心目里有了好的人家没有?”

母亲给哥哥的几句好话一说,不觉就露出了口风:“放在眼前的她的两个师兄,就都是好人家的子弟。不管是龙刚或者石璞,哪一个都要比你的那位朋友强得多!”

哥哥纵声大笑,说道:“妈,你有许多年未出过家门了吧,怪不得你这样糊涂!你可知道淳于膑在江湖上有多大的声名?你可知道他的武功已经尽得家传,甚至强爹胜祖?你可知道他走遍大江南北,许多武林中的成名人物都折在他的手里?嘿,嘿,你要是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叫龙、石两位师弟和他试试!你把你这两个徒弟当作宝贝,在我看来,他比淳于膑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呢!妈,不是我说你,试过之后,你就知道你这是井蛙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