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故国路遥归梦渺天涯人隔客魂消(第3/5页)

屠凤道:“哼,让他来吧。我不把他化骨扬灰才怪。”

孟明霞道:“淳于膑向赵赶驴追查你的住址,赵赶驴和你的想法不一样,他也不愿意你多惹麻烦。正因为赵赶驴知道淳于膑和蒙古鞑子已有勾结,所以他觉得犯不着在这个时候去招惹他。”

屠凤怒气稍平之后,想了一想,说道:“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怕众寡不敌。”

孟明霞道:“不错,要知你们这次是为了寻觅仇人来的,江湖上寻仇报复之事,本属寻常,但若是和外敌作对,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不是说我们不该抵抗蒙古鞑子,而是时地不宜!这里毕竟是他们的地方,以咱们这点力量,实是难以和他们较量。除非是事情迫到头上,那又另当别论。”

屠凤道:“赵赶驴一向老成持重,怪不得他有如此想法。不过依我看来,淳于膑既是有心来找我的麻烦,他和蒙古鞑子又有了勾结,咱们要躲避恐怕也是躲避不了的。”

孟明霞道:“这点倒是给你料着了。淳于膑果然不肯放过他们,赵赶驴他们当然也不愿透露你的住处,结果只有大打一场。赵赶驴和另外两个头目受了点伤,逃了回来。据赵赶驴说,幸亏那个红衣喇嘛没有动手,要不然只怕败得更惨。”

屠凤吃了一惊道:“还有一个头目呢?”

孟明霞道:“给淳于膑擒了。”

屠凤怒道:“他捉了我们的人,难道我还要躲开他吗?”

孟明霞道:“淳于膑捉了这个头目,不问可知,当然是要迫问他的口供,或者是要他带路的了。此事可不能意气用事,我们正是要等你回来商量对策。你到现在才回来,把我们急死了,因此我才出来找你的。”

屠凤道:“依你之见如何?”

孟明霞道:“赵赶驴的意思是:君子报仇,三年未晚。”

屠凤道:“我知道赵赶驴是怕我吃亏。但你的意思又是怎样,你还没有说呢。”

孟明霞道:“如今龙刚已死,宋铁轮夫妇未曾会合,赵赶驴又受了伤。淳于膑若是要来的话,定是有备而来,决不会只和一两个帮手来的。依我之见,还是不宜硬拼。”

屠凤沉吟不语,孟明霞又道:“杀害伯父的仇人,现在已经知道是阳天雷了。阳天雷投靠金虏,想必现在是在大都?”

屠凤道:“不错。据二师哥得到的消息,阳天雷杀了我的爹爹,他自身也受了重伤,如今正在大都养伤。”

孟明霞道:“因此我看还是先回去的好。报了你爹爹的仇,再与淳于膑算账。如今蒙古正在兴兵入侵金国,咱们也不愁没有和蒙古鞑子交手的机会。被捉去的那个头目,淳于膑看在你哥哥的分上,也未必就会杀了他的。”

屠凤道:“既然你们都是这样主张,那么今天晚上先搬个地方,明天一早就走。”

孟明霞道:“你累不累?”屠凤道:“我倒不累,就只不知赵赶驴他们伤得如何?”孟明霞道:“不算很重,跑不动,骑马总可以的。”屠凤道:“好吧,那么事不宜迟,咱们马上就走。”

从谷口到他们扎营之处约有六七里路,二人快马加鞭,不需多久,已是深入幽谷,安在山坡上的帐幕也已经可以看得见了。

屠凤忽地心中一动,“怎的他们这样粗心大意,竟然没有派人放哨?”要知屠凤虽然性急,却也不是鲁莽之人。她在绿林长大,多少有点江湖经验,不见有人迎接,不免起了疑心。心想:这班人都是跟随她父亲多年的部属,按说决不会这样糊涂,连放哨把风的人都没一个?而且她是一路疾驰回来的,即使没人放哨,听得马铃声响,也该有人出来看了。

心念未已,忽听得草丛里有人尖声叫道:“前面有埋伏,咱们的营地已经给敌人占了!”屠凤大吃一惊,抬头看时,只见一个血淋淋的汉子从草丛中爬出来,可不正是赵赶驴!

屠凤失声叫道:“赵大叔,你怎么啦?”话犹未了,嗖的一支冷箭从草丛里射过来,一箭穿喉,登时把赵赶驴射毙。

转眼间,乱草丛中,岩石后面,伏兵尽现,影绰绰的也不知有多少人。最前面的那个人正是淳于膑。

原来在孟明霞出去寻找屠凤的时候,淳于膑早已带了人偷偷地从另一面上了山。淳于膑的武功远在留守的这班头目之上,带来的人也都是剽悍异常的蒙古武士以及黑道人物,山上的哨卫刚刚发现,便给他们射杀。营账中的七八个头目,除了武功较强的赵赶驴带伤逃走之外,也都尽数被歼。

淳于膑这些人正在搜索赵赶驴,听得马铃声响,知道屠凤回来,淳于膑决意要活擒屠凤,于是叫这些人散开埋伏,准备好绊马索,还掘了几个陷阱,只等屠凤前来上当。倘不是赵赶驴不顾性命出声叫喊,屠凤再跑过去,前面就是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