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破镜旧衣撩妒恨残肴剩酒惹疑猜(第3/5页)

李思南正在为杨婉叹息,忽听得马群驰骋的蹄声,隐隐传来,回头一望,只见一队蒙古骑兵已经进入这个小镇。绣着兀鹰的蒙古军旗,远远的也看得见了。

李思南吃了一惊,心想:“蒙古鞑子怎的来得这样快?我一路躲避他们,始终还是给他们跟在后面。”众寡不敌,李思南也不愿作无谓的搏斗,只好再逃。

李思南哪里知道,进入这个小镇的,原来就是阿盖的那一营士兵,他们是担任侦察任务的“斥堠”部队,并非作战的大军,而且杨婉就正在这一营中。他这么一跑,可就错过了和杨婉相见的机会。

聚集在镇上的难民看见蒙古马队来到,纷纷逃走。阿盖下令,不许伤害百姓,叫手下劝谕百姓不必逃跑,但已经跑了的,就由得他们自去,也不必再捉回来。

杨婉看见一个跑在最前面的汉子,跑得非常之快,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暮霭苍茫之中,只能隐约看见他的背影。杨婉心头一动,依稀觉得这个背影似曾相识,心念未已,这人的背影已然消失。

杨婉哑然失笑,心望想道:“不会这样巧吧,我真是想得太痴了!”她以为这是因为她太过想念李思南的缘故,以致把一个身材稍微相似的人都当作了李思南。哪里知道这个人真的是李思南!

杨婉也曾到过昨晚所住的那间客店查过一遍,她当然不会知道李思南到过这间客店,用意只是在探寻屠龙的下落。客店的老板早已躲起来了,伙计怕惹事上身,谁也不敢对一个蒙古士兵多说。杨婉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只好算了。

在镇上歇了一晚,第二日,大军陆续来到,阿盖这一营归回原来的编制,不再担任“斥堠”任务。杨婉混在营中,阿盖果然处处予她方便。她扮演的是马夫的角色,独自一个帐篷,只须替阿盖看管马匹,其他差事,全都豁免。知道她是女的只有十个人,这十个人也都能守口如瓶,没有泄漏她的秘密。杨婉初时有点不安,渐渐也就惯了。

蒙古大军侵入金国的境界之后,一路势如破竹,阿盖这一营人根本就没有打过仗。直到了六盘山下,蒙古的大军才开始遇到比较坚强的抵抗。金国的守将胡沙虎颇有将才,倚山为城,凭险固守。蒙古的前锋扑攻数次,均不得逞,只好在山脚驻扎下来,等待援军。

过了几天,杨婉听说主帅镇国王子和副帅“李希浩”都已到了。杨婉遂开始准备行刺这个冒牌副帅余一中的计划。

余一中颇通兵法,又会巴结,镇国王子对他言听计从,因此他虽然只是副元帅,实际却等于是由他主持军事。余一中用兵主张稳重,他估计山上的存粮绝不能长久支持,于是采取围困的策略,并切断山上的水源。

余一中采取了围困守军的战略,倒是有利于杨婉的行刺计划。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留心打听,终于知道了余一中的营账所在,营中守卫的情况也大致摸了个底。

这一天晚上,阴雨霏霏,无月无星,正是一个下手的好机会。杨婉待至三更时分,营中士兵都熟睡了,她悄悄溜出帐篷,便去行刺余一中。余一中帐幕前面的四个守卫在雨夜中当值,不免精神松懈,根本就没有发现杨婉的踪影。

余一中所住的锦帐当然是比兵士的帐幕宽敞舒适,所占的地方有普通农家十几间房子之广,约有三丈多高,篷顶四边翘起,中间微凹,但大致是平坦的,和一般人家的屋顶也差不多。

杨婉展开超卓的轻功,黑夜里趁着守卫的士兵正在抱怨的时候,捷如飞鸟般的掠上篷顶,立即俯伏下来。守卫的只是留心前面的动静,根本就不会回头查看篷顶的情况。而且篷顶是四面翘起的,即使他们回头,也看不见俯伏的杨婉。

杨婉用一柄锋利的匕首,轻轻地割开了一条缝,贴着眼睛看下去,只见帐中灯火辉煌,元帅镇国王子也在里面,余一中正陪着他看一张地图,口讲指划,似乎是在和镇国王子讲解用兵的策略。旁边还有两个武士。

杨婉心中默祷:“公公、哥哥,求你们在天之灵保估,让我一击成功!”银牙一咬,把匕首对准了余一中用力掷去。

也是余一中命不该绝,刚好他低下头来看那张军用地图,只听得“咔嚓”一声,飞刀剖开了他头上所戴的皮帽,几乎是贴着他的头皮削过,但却只是削去了他的一丛头发。

余一中吓得“咕咚”一声跌倒,镇国王子大叫道:“有刺客!”说时迟,那时快,帐中的两名武士已经追出,其中一个跳上了篷顶,嗖嗖嗖连环三镖就向杨婉射去。

杨婉暗自叹了一声“可惜!”事已败露,杨婉只好逃走了。

这两个武士的本领很是不弱,三镖落空,跟踪急追。帐外的卫士也在大叫“有刺客,有刺客!”一面喊,一面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