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张冠李戴入长安(第3/6页)

那武士胀红了面,趁着李逸刚刚落下,突然发出两支急箭,这回不是射人,却是射马,而且射马的后腿,心中想道:“只要射得你跌下马来,我便不至于当场丢面。”李逸骑在马上,那武士料他决计不能接到,哪知心念方动,忽见李逸在马背上一个“鲤鱼翻身”,双脚勾着马鞍,竟然倒挂下来,双手齐出,将那两支箭接了。那武士发箭真快,一见李逸用这个办法接他的箭,知道他的上身重心不稳,接连又发出了两支连珠箭,场中各县来应试的人,见他如此射法,心中都在暗骂:“大家比试,又不是拼命,何必出这样狠毒的箭法!”这时李逸刚刚将前面那两支箭接下,后面那两支箭又已嘶风射到,避无可避,迫得露出惊人绝技,突然张口一咬,将射到咽喉的那支箭镞咬着,张口一吐,反射出去,将跟着来的那支箭也碰落了。

场中彩声如雷,那名“神箭手”将铁胎弓挂起,回到主考台“缴令”,禀道:“张之奇接箭的功夫委实高明,我认输了。”李逸也向李明之禀道:“学生功夫生疏,最后一支箭接不着,叫大人见笑了。”李明之道:“你的功夫很不错啊!不但接暗器的手法纯熟,轻功、内功也很有根柢,难得,难得!”连声称赞,提起朱笔,却在半空打了个圈,并不落下,好像在考虑什么事情似的,沉吟不语,李逸心如吊桶,七上八落。他本来的用意不过是想混进神武营便算,他之表演接暗器的功夫,乃是希望将来分配职位时,可以调进宫内,为武则天防范刺客,有接近她的机会。不料刚才那“神箭手”最后的两支连珠箭,迫得他使出“啮矢法”,而且迫得他以口吐箭,射落对方的飞矢,这就不能不露出了他的内功根柢了。而他正是怕自己的功夫太过显露,引起别人的注意。万一查问起来,泄露出本来身份,那就是大祸一场。

李明之沉吟半晌,先叫那名神箭手退下,再看了一下名册,对李逸说道:“你且暂待一会。”李逸正自忐忑不安,下一名应考的试子已奉召走到台前,那人叫做崔仲元,是河南信县保荐来的。李明之对崔仲元道:“你是河南著名的剑客,在剑术上可遇到过对手没有?”李逸心中一凛,原来他也听过崔仲元的名字,知道崔仲元是八手仙猿谢补之的大弟子,在北五省大大有名,不想他也来了。只不知何以李明之将他唤来,却又不将自己发落?

那崔仲元是名家弟子,外谦内傲,答道:“天下剑术名家很多,可惜学生没有遇过。有几位老前辈,他们偶而也指教过学生几招,却也未曾正式交手。其他的人,无足挂齿,学生和他们比试,胜了也不足称道。”李明之微微一笑,道:“如此说来,除了几位有限的大名家之外,你在剑术上是从未遇到过对手的了。你刚才说有几位老前辈偶而也指教过你几招,他们是谁?”崔仲元说道:“蹑云剑谷神翁和八仙剑袁牧都曾在家师处见过学生,那是五六年前的事情,当时他们一时高兴,曾叫学生给他们喂招。”李明之道:“你接得他们几招?”崔仲元道:“这两位老前辈只是和弟子试招的性质,未尽全力。我勉强可以接到十招开外。”李逸心头一动,想道:“能接到十招开外,确也不算得是浪得虚名了!”

那李明之也好像很熟悉武林的情形,听了笑道:“如此说来,你的剑术造诣很不错了。我想见识一下你的真实本领,叫一个人和你比试好吗?”崔仲元当然说好,李明之一指李逸道:“好吧,那我就点你和他比试一下吧。”李逸大吃一惊,急忙说道:“学生尚不乏自知之明,我怎能是他的对手,请大人另点别人吧!”

李明之笑道:“你不用担心。”叫随从取来了两柄木剑,尺寸长短,和普通武士佩戴的青钢剑一模一样。另一名随从拿来了一桶石灰,将这两柄木剑在石灰中一插,然后分给李逸和崔仲元,每人一把。李明之眼睛望着李逸说道:“你刚才的剑法还未尽所长,正好趁这机会再试一趟。这样比试绝对没有性命之忧,双方可以无须顾忌,比赛完后,看谁身上中剑较多,胜负便可以判明了。”

李逸其实并不是害怕崔仲元,而是害怕给人看出他的底细,但李明之以主考的身份,提出了这个比试办法,他势不能推搪,只好提剑下场。

崔仲元雄心勃勃,根本就没把李逸放在眼内,当下横剑当胸,朗声说道:“请张兄指教。”李逸道:“崔兄是成名的剑客,小弟岂敢僭越,还是请崔兄先行赐招。”他心中正自忐忑不安,拿不定主意,要胜还是要败?崔仲元听他酸溜溜的尽说客套的说话,心中早已不大耐烦,木剑一展,道声:“有僭。”一招“横指天南”,便向李逸迎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