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奸徒巧辩迷师伯稚子无知骂长兄(第4/8页)

但现在,孟华对弟弟的期望却是变成痛心了。

“不,我决不能让段剑青教坏我的弟弟,我要对他说明真相!”在心情极度的激动之中,孟华已是无暇去仔细考虑,在目前的形势底下,这样做是不是适当的了。

他一咬牙根,忽地伸手就向杨炎抓去。叫道:“炎弟,你知不知道,我是你的哥哥!”

他当然知道,杨炎决不会相信他的。但在他的想法,当务之急,是先要把弟弟从段剑青手里夺回来,然后才和他说明真相。因为他还有一层顾忌,害怕段剑青在图穷匕见之时,会把他的弟弟挟为人质。

此时杨炎正在段剑青的身旁,段剑青则是和白英奇并肩而立的。

孟华一只手拉他的弟弟,一只手推开段剑青。

只听得“卜通”一声,段剑青跌了个四脚朝天。但孟华却也没有抓着他的弟弟。

站在旁边的白英奇出剑快极,白光一闪,就截他的手腕。孟华非先应付他这一招不可,紧接着“当”的一声,白英奇手中长剑给孟华以弹指神通的功夫弹飞上半空。他在危急之际出招,这一弹就已是毫不留情了。

在孟华来说,他是要夺回自己的弟弟,但在旁人看来,他却是突施偷袭。这一“偷袭”,不但大出天山派弟子意料之外,连钟展也始料之所不及。

这刹那间,天山派众弟子都是不禁失声惊呼:“不好,他要杀杨师弟灭口!”“好狠的小贼,连一个小孩子他也不肯放过!”

钟展勃然大怒,呼的一掌就向孟华背心劈下!

学过武功的人,在性命危急之际,自卫乃是出于本能。孟华一觉背后劲风飒然,无暇思量,赶忙“移形换位”,一招“烘云托月”,把钟展的掌力卸开。原来钟展虽然暴怒,但也还有几分爱惜他的心情,只是想对他加以惩戒,最多打伤了他,还不取他性命的。

孟华化解了他的掌力,令得钟展又是吃惊,又是感到为难:“想不到这小贼的内功竟有如此造诣,他最多不过二十岁年纪吧,真是武林难得的人材,可惜偏不学好,我要不要取他的性命呢?”要知钟展虽然只是用上五六分内力,当今之世,能够化解他这掌力的,恐怕也是数不上十几个人的。

白英奇似乎看出师伯的心意,叫道:“这小子刚才冒认孟大侠是他的父亲,如今又说炎儿是他的弟弟,师伯,你想一想,还用得着咱们盘问他么?”

杨炎受了惊吓,又哭又叫:“他是奸细,他怎能是我的哥哥,师伯,你打死他,你打死他!”

段剑青更是得意,跟着叫道:“不错,他是奸细,如今他已是不打自招了!我也无须和他对质了吧?”

杨炎的身世,天山派的一众弟子不知道,钟展和白英奇是知道的。孟华认为杨炎是他弟弟,亦即是等于承认杨牧是他的父亲了。

当然杨牧的儿子并不等于就是“奸细”,但段剑青找着这个借口,在这样混乱的情形底下,却是令得钟展不能不相信孟华是“奸细”了。

要知在钟展的心目之中,即使都是杨牧的儿子,孟华和杨炎也是大不相同的。杨炎是缪长风携来天山的,那时他也不过是个周岁的孩子。唐经天是看在缪长风的面子,同时又知道他的母亲云紫萝是为抗清而牺牲才收留他的。一个周岁起即由天山派掌门与缪长风共同抚养成人的孩子,他的父亲有多大的罪恶亦是与他无关。但说到孟华,一来是有段剑青的谣言先入为主,二来钟展以为他是跟着杨牧长大的,段剑青指他是“奸细”,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在他们一片叫嚣声中,根本就不由得孟华分辩!

钟展说道:“剑青,你把炎儿带回去。有些事情,你待缪大侠回来和他说吧!”这话的意思乃是吩咐段剑青不要自作主张,把杨炎的身世先说出来。段剑青应了一句“弟子理会得”,就带了杨炎走了!

钟展单掌划了一道圆弧,蓄势待发,喝道:“好小子,你还不拔剑,胆敢藐视我么?”

孟华刚说得一句:“钟大侠,请容晚辈禀告……”钟展的掌力已是震得他脑中气血翻涌。他无法分神说话,只好先解性命之危,一个鹞子翻身,宝剑出鞘,以攻为守,化解钟展凌厉的掌势。

这一招他使出的是“叠翠浮青”,剑气纵横,虚虚实实,变幻莫测。饶是钟展的武学造诣之深,也不禁暗暗赞赏:“这一招叠翠浮青,本是从嵩山派的剑法变化出来的。四十年前,金世遗大侠博采众家之长,这一招叠翠浮青,也曾经加以变化,融合在金家剑法之内。我初入师门之时,曾有幸得见金大侠亲自使这一招,想不到四十年后,又从一个晚辈手中重睹。这少年人使的这招,雄劲之处当然不及当年的金大侠,但变化的奇幻,却又似乎更胜一筹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句老话,当然一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