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名山会稽(第2/3页)

他的老爸王羲之、弟弟王献之并称为“二王”,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每一帖每一字在二十一世纪都可称得上是无价之宝。尤其是王羲之,他的《兰亭序》可是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只可惜其真迹据说被唐太宗李世民拿去陪葬了,流传下来的全都是摹本。

或许应该去跟王凝之套套近乎,如果弄到一两张他老爸和老弟的真迹,回到自己的时代后,不就一辈子不愁失业了?

“好。”他看着红线,“我跟你一起去。”

虽然他答应了红线,但红线却只是低着头,不像是很高兴的样子,让他觉得有点奇怪。

此时,红线已经学会了太乙金光纵,于是风魂便站在她身后扶着她的肩,让红线以御剑之术载着她一同前往会稽。

红线意动剑动,立时风雷惊起,仿若白日惊虹,直往南方飞去。

这太乙金光纵,乃是以太阴之气御动风雷,速度极快,不一时,他们便已跃过徐州,又在太湖游玩了一日,再继续南下,直落在会稽山上。

这会稽山在上古时期又称茅山(并非是现在江苏境内的茅山),乃是大禹所葬之处,而山脚古城因山而得名,亦名会稽。

风魂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本是一名职业棋手,转战过全国各地,其实也到过这会稽山下。那时这山虽然仍叫会稽山,但这片地却已不叫会稽,而早已更名为绍兴。围棋本就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每到一处,自不免接触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只是毕竟隔了一千多年,别说人不相同,便是这景物也仅有个相似的轮廓,虽然仍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却少了二十一世纪那无处不在的人工味道,多了无数的自然秀丽。

风魂见红线默默看着山下石城,心知她的家必在其中,于是笑道:“你先回家去吧,这里风景不错,我先到处转转,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传说中的禹穴。”

他那个时代的人最重隐私,红线既然总是不愿说她的家世,风魂也不追问。

红线自然知道师父的体贴,眼眶一红:“师父……”

“傻丫头。”风魂牵着她的手轻轻捏了一下,“去吧。”

红线点了点头,这才御着剑光往山下去了。

美丽女徒走后,风魂便在这会稽山上到处乱逛。在一千多年后他虽然也到过绍兴,但那时他心里只记挂着棋战的输赢,那有心思游玩?再加上时间紧迫,也没有游玩的空暇。

而现在有了闲心,再加上又是以遁法行走,不劳不累,自然不免看得兴起。

东晋著名的道教宗师葛洪便是在这会稽山上练丹飞升,留下了知名景胜“葛仙炼丹岩”,此外还有香炉峰、阳明洞,虽然此时都还没有被人“开发”,却让风魂看得赏心悦目。

他又飘到山侧,想要寻找会稽山的天然大佛弥勒岩,却怎么也无法寻到。

这弥勒岩既是“天然形成”,怎么却无法找到?莫非是此时还没有被人“雕刻”上去?他有些不解,却没有太过在意,又转去看那传说中大禹治水后,王母娘娘之女瑶姬从东海而来、所乘石船化成的石帆山。

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风魂也曾看过不少穿越小说,那些主角穿越之后所做的事无一不是改变历史、建功立业,最不济也要娶个三妻四妾坐拥天下财富。他每次看了后都觉得难以理解,在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节奏便已是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那些主角穿越之后,还要在那忙碌一生,真是何苦来着。

在这空气清新风景自然民风纯朴的古代到处游山玩水,岂非才是一种乐趣?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那些穿越小说不写后宫不写争霸,只写游山玩水逛遍各地的话,那早就没人看了。

虽然借助遁法,但他逛得写意,不知不觉中天色黑了又亮,亮了又黑,竟是一连几天过去了。

直到逛得有些厌了,他站在高处看着脚下石城,心想:“‘到绍兴、喝黄酒’,这会稽可是中国黄酒的起源地,我既然已是到了这里,若不去喝一趟真正的‘古代美酒’,岂非是白来了一场?”

只是,喝酒却是要钱的,他身上要仙丹是有不少,要钱却一分没有。

想了一想,他便用术法擒了一只猛虎,扛到山下寻到一处看上去颇为殷实的山庄叫卖。不一会儿,山庄的主人便走了进来,看到被擒的猛虎大吃一惊,与风魂略一讨价,便让人将猛虎抬了进去,给了风魂一些钱币。

风魂对这个时期的钱币本就没有多少认识,但看到那山庄主人脸上的笑容,却也知道自己定是卖亏了。他走在路上,看着那几枚制造粗劣印迹模糊的五铢钱,也不知道它们够不够让自己去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