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毛抄四在唐初(第2/4页)

这首《将进酒》在二十一世纪几乎人人知道,对诗词稍有喜好的也都背得下来。隐娘替风魂把它写到墙上,一直写到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方才停住。

那些酒客自然齐声赞叹,连隐娘在放下笔后都忍不住问:“师父,这诗到底是谁做的。”

风魂一边回答一边冷笑地看着那文士:“此诗的作者姓李名白,可不是姓许。”

那文士的脸一阵青一阵白,那些酒客大多都是文人,虽然觉得如此佳作自己以前竟从未听闻,未免有些不可思议,却也相信风魂的话,一同谴责那人,说他不该抄袭剽窃。

这种事本就是文人雅士的大忌。

青衫文士见众人一脸鄙夷地看着他,怎么也放不下这个脸来,叫道:“别听这个人瞎说,这诗本就是我写的。”

风魂冷笑:“那我又怎么会?”

青衫文士干咳一声,道:“这首诗是我以前作的,有人听过也很正常。”

“那怎么别人又没听过?”风魂道,“而且我分明记得,它的作者姓李,而不是姓许。”

青衫文士咬了咬牙,道:“我就是李白。”

“你是李白?”风魂摊手,“那我还是杜甫呢。”

“杜甫是谁?”

“你连杜甫都不知道,也敢自称是李白?”

青衫文士眼中冒火:“我是不是李白,关那姓杜的什么事?”

“跟杜甫的关系大着呢。”风魂冷哼,“跟你这姓许的倒真是没什么关系。”

他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样一个落魄的酒鬼会是李白。李白当然也有落魄的时候,但像他那种名士,再落魄也该有个骨气,怎么也不会去蹭人骗吃骗喝。更何况李白素有急才,真正称得上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这家伙刚才自己划掉一句后,却还得让隐娘帮他补上,可见他的才气根本就不怎样。

李白要是这个样子,估计后世那些对他无限仰望的风流才子都会捶地大哭。

这个时候杜甫还没有出生,李白虽然是上界的太白星君,在人间也还名气未显。其他人听他们李白杜甫地扯来扯去,自然听不出什么名堂来。

“想要我帮你付酒钱也不是不可以。”风魂很和善地看着那文士,“只要告诉我,你诗中的许飞琼是谁,你又是怎么认识她的?”

那家伙瞪了他一阵,然后看了一会天花板。

风魂一眼就看出他准备在心里打腹稿。

“算了算了。”风魂叹气,拍了拍他的肩,“你的酒钱我就帮你付了吧。”

就在这时,那酒楼老板却又走了过来,赔笑道:“公子不用操心,这客人的酒菜钱刚才已经有人帮他付了,就连他在墙上写诗的钱也结了。”

风魂怔了一怔,却没有发现酒楼里还有什么其他人。

“那人已经走了。”酒楼老板道,“是位端庄貌美的夫人。”

风魂看向隐娘,见隐娘也在那里摇头。

有一个女人来过这里,又悄然离去。

而他们竟然都没发现。

没过多久,那青衫文士就离开了,风魂也没有追上去找他,毕竟他只是为这个人突然写出许飞琼的名字而感到好奇,倒没有什么其它大事,就算这个人真的认识许飞琼,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他带着隐娘继续前往京城长安。

一来,虽说那袁隐居已经保证不会再暗杀聂峰,但隐娘毕竟是不太放心。二来,风魂听说红线也跟着薛仁贵到了长安,去京城的话,说不定可以找到红线。

而且,他也很想见见那位“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的唐朝名将。

风魂以为在长安可以见到红线,却不知薛红线早已离开了长安。

她去了鉴湖。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红线来到这片青山绿水之间,心中悲凉。

她只觉得自己在苍梧山万年峰下睡了一觉,三百多年便已过去。如今物是人非,师父又不知所踪,她走在这片天地之中,竟是不如该做什么。

此时,她穿的仍是那件红衣,并将紫鞘剑背在背上。现在这个时代与她出生的晋末不同,既没有战乱,也没有那么森严的等级制度,再穷苦的读书人也有机会凭着文章博取功名,路上盗匪与晋末相比少得可怜,击剑悲歌的少年游侠倒是多了不少。

这鉴湖如今也成了文人墨客的游玩之地,它本就是制作绍兴黄酒的水湖,又有书法家王羲之在附近吟过诗写过字,自然能够吸引到不少游客。

红线上次来这里时,是在会稽城破之后,她陪兰夫人将父亲救出城外,来到这里后便立时折回去寻师父去了。她只知道兰夫人杜兰香乃是这鉴湖水神,但到底该如何找她,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