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只愿无事常相见(第3/3页)

这种人,破坏力极强,影响力极大。甚至,会被某些人,称呼为上帝。

心中有了无数的想法,陆令还是打算先离开,于是他离开了监狱。

只是,陆令没想到,他都看完一部电影了,刘强居然还在。

“你没走?”陆令有些吃惊。

“你在这打车不方便,我正好也没事。”刘强道,“上车吧,去哪?”

“去车站吧,我要回C市,这边谁也不见了。”陆令道。

“看样子,这是有收获了?”

“正是因为没有收获,才需要回去和大家当面讨论。”

“哦哦哦,那行,走,出发。你先手机上买一下去沈州的车票。”

“好。”说着,陆令拿出手机,开始买回去的票。这要从沈州换乘。

陆令正摆弄着手机,刘强说话了:“我等你,其实还有个问题要问你。”

“你说。”陆令没有抬头,接着买票。

“努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刘强问道。

“这么直指本质的问题,没有准确答案,”陆令摇了摇头,“我只能说,努力也好、吃苦也罢,是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你要有明确的、有计划的、可实现的目标,努力才有意义。努力,并不是锻炼你吃苦的能力,很多资本家喊着让大家努力,其实只是让人重复式地吃苦。”

“你说得对,没有准确答案。但是你这句话,也够了。”刘强点了点头,“谢了,希望下次看到你,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

“会的。”

到车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陆令坐上了去沈州的火车,今晚十点之前,他就能回到C市。不得不说,今天的行程还是很顺利的。

一路上,陆令都在思考着这部电影。

很多古话,很有道理,但是从不同方面理解,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完全不同。

“士为知己者死”、“朝闻道,夕可死矣”,这都代表着古人对精神境界的至高追求。

刘慈欣的小说《朝闻道》里,无数学者、哲学家、艺术家等,为了看到科学、哲学、艺术的终极,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美妙的、灿烂的。

可是,如果“知己者”、“道”是虚伪的,是他人营造的美好骗局,是裹挟你思维的虚假产物,那这次“死”,是否值得呢?这是值得商榷的。

思考着这一切,也到了下班的时间,陆令看着窗外,手机突然来了一条微信。

陆令打开一看,是李静静。

“只愿无事常相见。”(注,杜甫《病后遇王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