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4章 三问(第3/4页)

哼到一半,林光伟停了下来,“说起来,赖继华是和我同一天去的文昌围。”

“嗯。”南易颔首,嘴里也开始哼唱:“深夜村子里四处静悄悄,只有蚊子在嗡嗡叫,走在小路上心里嘭嘭跳,在这紧张的晚上,偷偷溜到队长的鸡窝旁,队长睡觉鼾声呼呼响,鸡婆没要叫快点举手抱;

在这迷人的晚上,醒来的队长你要多原谅,知青的肚皮实在饿的谎,我想吃鸡肉我想喝鸡汤,年轻人需要营养。”

[知青们传唱,描述知青的歌叫“知青之歌”,林光伟唱的叫《再见廣州》,南易唱的叫《偷鸡谣》,浙省知青作词,曲用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你感慨什么,呆了不到半年,第一天就知道摸到冼耀东家里,三天就在文昌围站稳脚跟,唉,我当初要是有你这样醒目,早应该回城了。”

“哈哈,不一样,你下乡是逼于无奈,我南下是有心理准备,知道宝安很可能会迎来好机会。”南易嗤笑道。

“你那时候就敢赌宝安会成为特区?”

“为什么不敢赌?一,你也说了,我机灵啊,就算不恢复高考,78年的工农兵大学指标肯定是刘贞的,79年肯定是我的,你服不?”

“服,多给你一年时间,你的马屁能拍到公社。”

“什么马屁不马屁,文昌围就数我和刘贞根正苗红,我什么都不做,名额也是我们俩的。”

“直接说二。”林光伟夹起一只凤爪,“我边吃,边听你吹。”

“二,知道插队的地方有宝安,我是自己申请要过来的,等名额一定,我天天上什刹海练游泳,练了好几个月,知道我为什么练游泳不?”

“顶你个肺,原来你一早有逃港的想法?”

“算是吧,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会游过去。”

练游泳是假话,逃港是真话,要是在他积蓄实力的那段时间发生什么意外,南易只能逃。

“那你当初怎么不和我们一起逃?”

“形势已经往好的方向发展,我干嘛要逃?”南易反问道。

“那你不拦着我?”

“一切都是猜测,留下来未必是好,逃港未必是差,我又凭什么拦你?”南易摆了摆手,“不说这个,我跟你说,我之所以会选择宝安,是因为宝安离香塂近,我的菜地就在香塂,国内想搞活经济,香塂是最好的桥头堡。

还因为宝安有大半人在香塂,和香塂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最重要的一点,宝安够不起眼、够穷,政策上要有大的改变,肯定会选择试点进行尝试,行就正式实行,不行就停止。

宝安本就是穷地方、小地方,比较容易控制,权力放下来,也容易收回去,不容易出乱子,舆论压力也不大,出了事要擦屁股也容易。

你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试点定在羊城、沪海这种大城市,经济特区还有机会实行吗?”

“北佬就是北佬,生活在天子脚下,对上层心思的把握就是精准。奇怪啊,厉亥老豆没倒的时候是个副部长,他怎么就没你看得远?”

“没办法,我根正苗红,一颗红心始终向太阳。”南易摊摊手说道。

“来点真货。”

“回去自己翻我党的一直以来执行的经济政策,从打土豪经济到二五减租、《佃农保护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一直看到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好看,等你研究透彻,自己也能摸出一点规律。”

“我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研究一下产品的改进,现在市场上随身听的品牌越来越多,中南、青竹、熊猫、红灯、咏梅,我还听说香塂那边有几个老板也要来内地建厂,我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不要跟我提压力,你比别人早走了两三年,我给你找的也是最先进的技术,而且你说的这些都是国营厂,钱没你多,政策也没有你灵活,优势都站在你这边,你要还被干趴下,那就是活该。”

“得得得,不提就不提。”林光伟摆摆手,转遍了话题,“过几天我要去日本谈技术合作的事,介绍一个懂日本法律的律师给我。”

“还记得冼为民吗?”

“记得,他好像就在日本吧?”

“对,他就在东京,我把他号码给你,你自己给他打个电话,他在东京人面广,肯定能给你找到一个精通这方面的律师。不过,你最好从香塂带一个律师过去,刀刃上的钱别省,当心掉坑里。”

“我明啦。”

两人还没吃完东西,林光伟就被一个电话叫走,自己一个人慢悠悠填饱肚子,南易又来到珠江边,找了艘疍家人的船,虎崽跟着南易上船,校花开车先去畨禺等待。

茶点一上桌,南易就让船家出发珠江口。

秋天是公认吃螃蟹的好季节,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然而,凡事总有例外,譬如鼎鼎大名,生长在珠江口的水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