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五零章 潜心修(第2/2页)

蓐收欺身上前一大步,量天尺一翻,便抵在悟空胸前,悟空铁棍太长,回收已来不及,急向后退。哪知蓐收貌似粗犷,身法却也不逊于悟空,直如跗骨之蛆,一步不离,那量天尺始终离悟空胸口不过三寸。

悟空转折几次,见蓐收仍留有余力,心知不是他对手,叹口气道:“输了。”

蓐收道:“再来!”

悟空再入洞去,此次捡了一条方天戟出来。

此次交手也不过三合,悟空铁棒便被方天戟锁住,动弹不得。

第三次,悟空给蓐收换了一条铁棍,他要看看这金神有何精妙棍法。

此番交手,悟空才发觉异常,每次双棍相交,自己铁棍总要震荡一下,震得手掌颇不舒服,待出下一招时便延后片刻。虽只毫厘之差,但高手过招,岂容半点差错?这一次倒是支撑了十几个回合,终于握不住铁棍,被蓐收震落。

二人同时道:“不打了!”

悟空仔细回想交手的每个细节,蓐收招式也不甚精妙,只是每一招似乎都料敌在先,这却与御金神通无关,倒似是战斗经验积累。

蓐收道:“欲学御金之术,先要熟稔各式兵刃,我自修行以来,便睡觉也躺在兵器堆里,身边终年不离五金之物。熟其性,谙其形,通其理,此为基本也。”

悟空道:“好,我定要学会。”悟空早在修习火系与木系神通时便知,自己最想学的其实还是金系神通。大禹说三根如意金箍棒重炼之后,比当初厉害十倍不止,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于是,悟空按照蓐收指点,将洞内兵器一件件搬出,以他本领,使个法术手段便可一蹴而就,但蓐收却道:“愈要速成,反而不达,循序渐进才为习功要领。”

几千件兵刃无一相同,蓐收一件件讲解内中奥妙。单棍类便分出几十种,如齐眉棍、双节棍、水火棍、连珠棍、狼牙棒、降魔棒、黄金杵、劈天棍、蟠龙杖……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玄机。

讲解完毕,悟空依次试用一番,他本来便用棍法,听蓐收融会贯通之后,理解极快,不到半月便将棍类摸索得八九不离十。

蓐收啧啧称赞,第二日又讲起了枪类。枪的种类比棍类更多,如拒马枪、红缨枪、双尖枪、钩镰枪等等,其他只一扫而过,而如追魂枪、凤凰棍之类枪棍合一的兵刃,蓐收却讲了许多。悟空大致明了,棍法中原来亦含枪道。

“棍多用其重,枪多用其芒。重者,金之势也,芒者,金之锐也……”蓐收一个粗莽汉子,竟比祝融话还要多得多,一番御金神通说起来,洋洋洒洒,有时竟三日不绝。

悟空不知,他领悟极快,蓐收竟有遇到平生知己的感觉,故此教起来也格外用心卖力。

鬼焰峰下,大禹、祝融二人相对而坐。

使这息壤炉炼器比普通炉灶更难,息壤时时变化难测,非要如大禹深谙其理方成。

三根如意金箍棒此际已尽被祝融化为金水,大禹聚精会神操控息壤炉,眼睛都不眨一下。二人屏住呼吸,只靠内息运转,只因息壤遇风则长,若有外物干扰,更是难以揣摩。

大禹不时提醒祝融火候变化,祝融生来恐怕从未如此认真过,一双杏眼仔细观察火焰颜色,以她控火之力,便是闭目也知火焰一丝一毫之变,但此番为悟空炼器,却不敢有半点马虎大意。

在她心中,悟空已占据了一个极其微妙而又特殊的位置,仿佛冥冥中注定相识,却偏偏摸不着痕迹。

大禹见三股金水已彻底相融,指尖运力,右手中指便有一股鲜血激射出,直入息壤炉,这血液一如炉,便被极高的紫焰烘成血汽。

血虽离体,却仍在大禹掌控之中,大禹以神通控住,这血汽便均匀渗入到那一团球状金水当中。大禹默念咒语,怀中如意锁妖练自主飞出,亦入了熔炉,没入金水中不见。

大禹神识传音,教祝融降下火温,那火焰便由紫转青,再由青变白。此时那息壤炉渐渐旋转起来,每转一圈,便高了几分,不过片刻,炉体拉长形如棍棒模样。

大禹神识传音道:“以三味真火往复炼之!”于是祝融便使猛武之火循环、弱焰之姿游转,这一手控火功夫,只教大禹啧啧称奇。

便如此炼了四十九日,大禹又教祝融收了三味,改为文武火慢慢煎熬。只见息壤炉上下伸缩不止,形如金箍棒变化之态。

又炼了三十六日,大禹寻个文火的时机,探手入炉一切一捞,薄薄一层金水落在手中,他使个神通,这金水又化作如意锁妖练,飞入怀中不见。

大禹喜道:“收了神通!”

祝融屏息凝气,双眼瞪圆盯着息壤炉,问大禹道:“可是成了?”

大禹道:“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