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别处事(第2/3页)

因而等赵胜意识到不对劲儿的时候……

就连他与应大统领说话,有时都得用商量的语气了。

宝鼎还未到手,王座却叫他人占了一半去。即便是龙王托付来的人才……赵胜也不大能容忍了。

而将两人之间的矛盾再激化的,则是昨日发生的事情。

昨日容王在醴泉宫升殿,只为商议一件事。那便是如今既然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同那余帝分庭抗礼了,“容王”这个名号是否已经不足以聚拢民心了呢?

毕竟他们一开始的旗号是清君侧。可如今江山已经稳固……似乎应该再考虑些别的事,才好再图后续。

其实大家都清楚,容王想要称帝。

但立国为容这件事刚刚提出来,便遭到应大统领的反对。

他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很正当的。主要有两点。

一则,如今大事过半,士气正旺。最应该做的事是休整完毕之后一举荡平余国,攻入京都,擒杀余帝,彻底断绝某些人两面观望的心思。

余国毕竟是一国,而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如今战力颓废是因为军备长期废弛,就好比源头被断了水的灌溉渠道。

可余国仍有许多的官吏、武将。一旦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将会迅速调整过来、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好比将源头的水道再次打通了,那些干涸的渠也是渠,很快便会重新充盈起来。

可他们眼下所占据的这半壁江山经了战火,便如同在挖新渠。许多地方还不通畅,政令也无法得到贯彻。眼下容军虽“善战”,也只是相对于更加废弛的余军而言。一旦余军依着余国数百年前人留下的经验再反应过来、或者得到他国的援助,那么容军的处境将极不利,甚至有可能葬送大业。

二则,他们眼下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很犯忌讳的。数千年来,哪个帝王不想要开疆拓土,成为天下共主呢?可只有五百年前的庆国颠覆成功了——起因还是前朝邺帝触怒神女,被降下了天罚。

至于其他的,就连最强大的离国,也不敢对周边的小国出兵。因为道统与剑宗不允许这样做——他们想要人间长久和平,叫万民休养生息。

而他们如今在做的,乃是忤逆仙人的极大恶事。既然不晓得什么缘故并没有仙人干涉,就应该一鼓作气直取京都,以免夜长梦多。等余国皇室都死绝了——哪怕仙人们注意到这边发生的事、想要干涉,又能怎么办呢?

新朝已经建立,官员也被派往四方。只要做得像模像样,想必仙人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他们并非对某一国的皇室专情,而是对天下的百姓专情。

他将这两点提出来了,殿中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认为应大统领思虑极周全。为着容王以后的基业计,实在不该在此称帝——而应到京都去完成这件事。

赵胜亦晓得应统领说得有道理。然而……问题不在于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而在于——

他在殿上公然反对了自己——在帝位这样的大事上!

且他反对自己,群臣竟然称是——他们是容王亲封的臣子还是应决然的臣子?

第三……那应决然从前只是个江湖人罢了……从哪里晓得了这样多的天下大势!?

他到底是个什么来历?

因而赵胜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是在这应决然势力再大之前解决掉他,还是赌一赌……这应决然的确是忠心护主,当真所说的一切都是在为他着想。

实际上……这选择也不算是太艰难了。

任何一个想要稳坐帝位的人,都该选择前者——相对于什么仙人的干涉、天下的大势种种遥远而飘渺的威胁来说,手握精兵的应决然,才是最最可怕而实际的因素吧。

于是容王赵胜坐在案前,在饮尽一壶美酒之后,招手唤来了身边忠心的侍者。

准备工作大概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应当是……在这世间所有的“政变”当中,准备得最快的一次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

杀掉应决然这件事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搁了数日,早就想过倘若要杀他,应当怎样怎样。

赵胜认为应决然手中的那些人——那些从庆国来投的绿林营,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罢了。应决然可以给他们的,自己也可以给。甚至给得更多。至于他手中的那些来自黑寨堡的强兵……也只有区区八九百人罢了。他或者叫绿林军与他们斗,或者尽出自己手中的羽林军——一万人围杀一千人,难道还杀不死么?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殿中的廊柱后布置刀斧手,以屏风遮掩了。差遣人去叫那应决然入殿中来。相谈几句,摔杯为号,两边刀斧手尽出,立即将他剁成肉泥。

这首恶伏诛,余下诸人都不是什么要紧事。他的帝位便可稳固……杀了他,然后便可称帝。再携余威荡平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