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该处理数据了(第2/4页)

也就是伽罗瓦创造出“伽罗瓦理论”的思想。

简单来说,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数和计算。

然后形成了群、域的概念。

再通过域和扩域的方法,给出方程根式可解的,更准确的数学定义。

再从对域的研究中,发现域的某类自同构映射对应着方程根的置换。

从而找到了方程根式可解的奥秘。

随即便是拿着打开奥秘大门的钥匙,也就是伽罗瓦对应,把域列和群列优美的对应了起来。

最后再基于深刻的逻辑推导,形成了可解群的概念。

并且顺手证明了根式可解与伽罗瓦群是可解群的等价关系。

听起来是不是一步一步的,花不了多少时间?

实际上,确实也没花多少时间。

伽罗瓦名义上是用了5年的时间,可事实上,可能连一年都没有。

他就创造了这些伽罗瓦理论的核心内容。

陈舟在学习和研究伽罗瓦理论时,还记住了伽罗瓦的一句名言:

“跳出计算,群化运算,按照它们的复杂度,而不是表象来分类……”

在伽罗瓦理论之后,陈舟便又回转到了“伽罗瓦群的阿廷L函数的线性表示”这一子课题的“阿廷L函数”上。

就这样,从普罗维登斯回来之后的陈舟,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轮转学习模式。

在物理学上,对文献资料进行整体性的梳理。

依靠错题集的方向判别,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数学上,子课题和哥猜两头并进。

只不过,子课题进度更快,所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而哥猜,就只能在旁边打打酱油,时不时的瞅一眼分布解构法有没有动静。

这和陈舟的本意并不违背。

因为陈舟在寻找和弥补代数几何的知识。

他的目的,便是希望通过代数几何的内容,来发展分布解构法。

从而在侧面解开哥猜这一难题的答案。

这段时间的杨依依,主要还是在LIGO那边。

中途倒是跟着韦斯教授去欧洲那边做过一次学术交流。

对此,杨依依还特意询问过陈舟,他的导师有没有和他提过这件事。

陈舟的回答自然是没有。

他都已经太长时间,没和弗里德曼教授见过面了。

就连邮件沟通交流都没有。

当然不可能还有学术交流的事。

杨依依听到陈舟的回答,还是有些奇怪的。

这次的欧洲物理学术交流,主要还是高能物理为主的。

而且还是CERN这个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所负责的。

好像是要对2016年的物理学发现和研究进展做一个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算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学会会议。

弗里德曼作为高能物理学领域的大牛,是有很大可能会去参加的。

怎么会提都没提呢?

对此,陈舟倒也没多解释,反正现在的他,也是沉迷于自己的节奏之中,无法自拔。

除了不能去欧洲和杨依依见面之外,陈舟倒是乐得待在宿舍。

反正CERN主持的学术交流,后面肯定是能够看到相关会议内容的。

而且2016年的物理学只能说是还算平稳。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去年就被发现的引力波。

所以,陈舟虽然在杨依依这知道了欧洲物理学学术交流的事。

但他并没有主动去找弗里德曼,询问这件事的情况。

陈舟相信,弗里德曼如果有安排的话,肯定会提前通知自己的。

而弗里德曼自始至终都没有找过自己,就说明,要么弗里德曼带别人去了,要么弗里德曼自己也没去。

陈舟更偏向于后者。

对于这样一位老人,而且是沉浸于自己研究的老学者,陈舟觉得他更有可能会待在办公室里。

和自己一样,等着CERN的相关会议内容。

事实也证实了陈舟的猜测,在欧洲的学术交流开始后,杨依依就告诉了陈舟,她没有看到弗里德曼教授。

而且在整个欧洲的学术交流时间内,弗里德曼也是没有找过陈舟的。

在这次的学术交流结束后,杨依依也就又回到了LIGO。

陈舟曾问过杨依依什么时候回麻省理工。

但是杨依依自己也不知道,没有确定的时间。

陈舟只好开玩笑的说,再不回来,下次来麻省理工就是下学期了……

没错,随着冬天越来越冷,时间也在逐渐靠近寒假的日期。

杨依依听到陈舟的话,只是怔怔的看了陈舟一会,然后笑着说:“那等我回来,我们就一起回家呗~”

不出陈舟所料,12月16日的时候,CERN那边主动刊发了上一次学术会议的内容。

主要就是杨依依所说的,对2016年的回顾,以及新一年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