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再获语言学经验值(第2/3页)

这还是一些比较保守的新闻标题。

有一部分外国记者,不知是在华国待的时间久了,还是因为时常逛某些APP的原因。

他们想的标题,就比较大胆了。

像是“华国学术界居然在这位年轻人的带领下,迎来了学术界的新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回国仅数月,竟改变了整个华国学术界”、“华国学术界居然以这位年轻人为标杆,竖起了新的旗帜”……

但不管是保守一些的,还是博眼球的大胆标题。

外国的记者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此,在晚宴结束时,他们立马便回到了酒店,迅速开始组织起文字。

务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篇新闻稿。

第一时间,将新闻稿发回编辑部,赶紧刊登出来。

这次物理学家大会,本身便受到了国内外诸多物理学家,乃至于整个物理学界的关注。

所以,在国外的各路新闻报道,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

那些没有来得及参加这次物理学家大会,或者是因为有事而无法过来的学者们,很是为自己错过了这场精彩绝伦的大会,而感到惋惜。

以前他们也都听说,华国的学术环境,可能有些不太友好。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华国有太大的改变。

却没想到,这次的物理学家大会,居然会成为华国学术界改变的契机。

除了这件事外,他们更惋惜的是,新闻报道中所提到的报告会。

据说被陈舟选择的克罗斯和高结两位教授,联手奉献了十分精彩的报告会。

关于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更是深入浅出的做出了相应的汇报。

此外,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次大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物理学界的认可。

也就是说,这一打开新物理之门的学术成果,将很有可能,成为今后高能物理学界研究的基础。

所以,他们很是惋惜,自己错过了这一场,对整个物理学界,都有着重大意义的报告会。

国外的新闻报道,对学术界而言,只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在普通群众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就有些夸张了。

不少学术论坛上,都开始出现一种言论。

那就是,华国学术界将要和华国一样,快速崛起的言论。

还有就是遗憾,为什么当初没有把陈舟给留下来……

物理学家大会结束的第二天,陈舟还在睡梦中时。

人人日报最新一期的报道,以头版头条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次的物理学家大会。

标题为【华国学术界的未来在于年轻人,华国学术界需要新气象】。

文章并没有回避何弘蕴的问题,而是采取客观叙述的方式,详细报道了整个物理学家大会上,所发生的事情。

文章中重点评价了克罗斯和高结这样的年轻物理学家,在报告会上的出色表现。

继而引出华国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国家,不止本国的学者们,可以在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

同样也欢迎世界各国的学者们来到华国,在华国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然后便是就某些人的学术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文章指出这只是华国学术界某些蛀虫的表现,在学术大环境的改变之下,这些蛀虫势必会被清除。

最后,便是引用老领导在闭幕式上的讲话,做了最终的总结。

在总结中,陈舟也毫无意外的,再次被人人日报这一华国最重量级的官媒,给点了名。

点名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陈舟那种静下心来搞研究的精神。

除了陈舟之外,文章还特别指出,华国学术界这么多年以来,正是有了诸多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的学者,才有了华国如今的盛世。

科学研究是这盛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人日报的报道一经刊登,顿时在华国国内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原本还不敢做过多的报道,等待官媒发声的媒体们,也再无顾忌,开始了大篇幅的报道。

一时间,国内的媒体们,可谓是争先恐后的,开始报道着这件事。

因为,从人人日报的报道中,所有人都解读出了一个意思。

那就是,华国的学术界,真正要开始改变了。

网络上的评论,也以极快的速度在增长着。

对于人人日报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并且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的做法,众人无不称赞。

对于科技部门联合其它部门,就何弘蕴一事所采取的雷霆手段,以及从重从严的处理方式,众人无不为国家点赞。

对于以陈舟为首,代表着华国学术界新风的年轻学者们,众人无不为其表示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