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回到研究状态(第2/3页)

也是在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开始时,陈舟必定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随着第一篇文献资料的下载完成,陈舟移动鼠标,点开了这篇文献资料。

然后再次拿来草稿纸,拧开笔盖,准备刷文献。

NP完全问题,也叫NP-C问题。

是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

简单的写法就是“NP=P?”。

问题也就在这个问号上面。

到底是NP等于P,还是NP不等于P。

当然,几乎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NP等于P。

因为这背后的实际意义,太过重大。

只可惜,就算再多人的希望,也不能将这道千禧年大奖难题,给变成事实。

它仍旧在等待着,能够解决它的人出现。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的关系……”

第一篇文献结束,陈舟看了看草稿纸上,自己所写的内容,小声的呢喃了一句。

事实上,要知道“NP=P”是个什么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是P类问题,什么是NP类问题。

P类问题和NP类问题这两个概念,是和计算理论中的时间复杂度有关的。

至于计算理论中的时间复杂度,简单来说,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某种算法,所需要的计算量,随着这个问题的规模增长而增长的速度。

这个概念,更多的被应用在信息学的计算机算法上。

在算法中,时间复杂度本质上,是指计算量增长的速度,而不是这个算法运行的时间。

自然的,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采用不同的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也是不一定相同的。

而如果某个问题,能够找到的最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n的多项式函数。

那么,这个问题就被称之为P类问题。

P也就是多项式的英文首字母。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无论其是否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内求解,如果知道一个随便给出的可能解,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内验证其是否为所求的解。

那么,这类问题就被称之为NP类问题。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一个问题,是否有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算法。

则是因为,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计算量增长速度,有些过于“快”了。

随着n的增大,其计算量远远小于O(2^n)、O(n!)、O(n^n)这些时间复杂度问题。

就好比那个很有名的大整数质因数分解问题。

给出一个2048位的二进制整数,要找出它的某个质因数。

一般来说,可能举全世界的计算能力,也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求解计算过程。

但是,如果知道某一个质数的话。

却可以用最普通的计算机,在几秒钟时间内,确定这个质数,是不是这个2048位二进制整数的一个因数。

而这,便是不同时间复杂度,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的差别!

虽说有时候快了不好,可是在时间复杂度上,还是快一点比较有应用价值。

自然的,全部的P类问题,都属于NP类问题。

看着草稿纸上的内容,陈舟已经给出了这一显而易见的解释。

【一个问题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内求解,当然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内验证。】

只不过,写完这行文字的陈舟,又在下面加了一个“?”。

问号的旁边,陈舟写到:“反过来呢?”

没错,反过来呢?

一个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内验证的问题,又是否能够通过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算法求解呢?

陈舟暂时不知道。

所以,他在这个反问的话下面,划上了两道横线。

实际上,这个反问的话,其实也就是,是否全部的NP类问题,都属于P类问题呢?

而这,便是著名的NP完全问题,也就是“NP=P?”。

陈舟虽然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已经不是信息学小白的陈舟,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如果“NP=P?”没有了问号。

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原来找不到P类算法的NP类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P类算法了。

也就代表大整数的质因数分解问题,变成了P类问题。

如2048位二进制大整数,也就可以用一台普通的电脑,在几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质因数的分解。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现在被广泛应用的RSA加密算法,将彻底失效。

大量的银行数字证书,网站SSL加密,也将不再安全。

那些如今大热的数字货币,也将变成随时可能被取走的移动财富。

整个数字金融,都将大洗牌。

同时,如果NP=P的话,也代表那些通过计算很难解决的大量问题,都将通过算法的优化,轻松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