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明日黄花(第2/3页)

“虽说未曾问过,但以我与明池的关系,我相信他一定会支持我们。”

李珲圆想着何明池日后就算在昊天道南门里能够继承国师李青山的影响力,却没有办法坐到国师的位置上,不免觉得有些遗憾,摸着脑袋感叹说道:“那个叫宁缺的人日后只怕是个关键,不知道该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他降服。”

听着这话,李渔细眉一挑训斥道:“说要你小心谨慎,结果你是什么样的话都敢说!身为夫子亲传弟子,如今天下谁有资格说降服他!”

李珲圆难掩傲意,轻蔑说道:“就算现在不行,等将来皇弟我坐上龙椅,麾下天枢处高手无数,军方铁甲万千强者辈出,难道还怕他不成?”

李渔闻言愤怒而且失望,盯着他沉声说道:“书院不干涉朝政,奉唐律为先,那是夫子定下的规矩,但这规矩不是朝廷有能力让他们遵守的,如果你想安稳坐上皇位,就必须记住一点,无论人前人后都必须保持对书院的尊敬,听见没有!”

李珲圆被她眼眸里的怒意震住,觉得心头一寒,下意识里连连点头,然后为了让她高兴起来,牵着她的手轻轻摇晃,笑着说道:“知道了姐姐,这天底下谁都没资格对书院说降服,不过我相信姐姐你一定能收服宁缺。”

听着这话,李渔想起那趟旅途里的火堆,火堆旁的故事,还有那个背着三把刀的少年,不由自嘲一笑,淡淡说道:“我可没有那个本事。”

这时有嬷嬷走上前来,轻声说道:“小郡王醒了。桑桑小姐给他讲了两段故事,这时候正带着他过来。”

李渔看了一眼弟弟,说道:“你先回宫,仔细父皇晚上又要考较功课。”

李珲圆不解说道:“再呆会怕什么?父皇可从来不反对我们姐弟亲近。”

李渔皱了皱眉,无奈说道:“你脾气太臭,避避为好,桑桑那丫头看着性子淡,实际上心里跟明镜似的,你心里那些无趣的念头可瞒不过她去。”

李珲圆气极反笑,说道:“不过就是个小侍女,居然还要我避她?”

李渔也懒怠同他解释什么,直接把他从椅子上拎了起来,唤来宫里侍候的太监,叮嘱众人赶紧把他护送回宫。

看着消失在庭园石门处的明黄色背影,她忍不住摇了摇头,心想弟弟虽说这一年多时间成器了不少,但毕竟年幼,还有很多事情看不明白。

桑桑确实只是一个很普通甚至很低贱的小侍女,身份地位与大唐皇子当然相去甚远,然而李渔很清楚,这个小侍女才是收服宁缺,进而亲近书院的关键。

……

……

秀笔搁在砚上,李渔看了看自己写的这副小楷,转头问道:“我这幅字写的怎么样?可还入得了你的眼?”

桑桑摇了摇头,说道:“我不大会看字的好坏,只要整洁便觉得都挺好看的。”

李渔哪里肯信,笑着说道:“你家少爷是世间出名的大书家之一,你跟着他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识字的好坏?夜半磨墨添香时,那你怎么赞他?”

桑桑睁着明亮的柳叶眼,认真说道:“少爷写的字自然是好的,不需要想词。”

李渔品着她话里意思,愈发觉得这对主仆很有意思,打趣说道:“你眼里宁缺那家伙做什么都是最好的,真不知道你们二人怎么养成的这等相处模样,如今他离开长安也有些日子,你可还习惯?夜里有没有想他?”

自从渭城回到长安城后,桑桑时常与李渔见面,大唐公主殿下和小侍女倒真有了几分情意,谈话也不怎么讲究身份尊卑,只是听着这句话,桑桑大概是有些羞恼,竟是难得地耍起小脾气,冷着脸转过身不再理她。

李渔笑了笑,她很清楚这种打趣在谈话里偶尔来几次,才能拉近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小侍女看似羞恼,实际上却应该欢喜这种逗趣里隐着的意思才是。

只不过桑桑还小,大抵分不清楚这种情绪究竟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羞恼不安,而不在长安城的宁缺,很明显也处于这种懵懂状态之中。

桑桑站在庭畔,看着外面的飘雪,纤瘦的背影在乱雪背景中,构成一幅有些孤单带着某种企盼意味的动人画面。

李渔静静看着这幅画面,把脑海里宁缺的背影放在小侍女的身旁,发现那幅画面便瞬间丰实而和谐起来,没有丝毫不融洽的地方。

她默默叹息一声,驱散心中无由生起的那丝羡慕和遗憾,想着某椿消息,轻声问道:“听说你最近收留了一个孤寡老人在老笔斋?”

桑桑微怔,转过身来点了点头。

李渔看着她微黑清瘦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怜爱意,认真提醒道:“长安城虽说太平,铺子那边也有人看着,但这种事情还是应该小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