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英/华金融战(第2/2页)

英资允许华资的工厂做大、企业做强,反正一场收购、一次抄底、就能够把华资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收益收割,把华人员工几十年的汗水收走。

心情好,给你留点残羹剩饭,让你继续干活。

心情不好,把你骨头都吞了。

让你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还负债累累……总督之所以大力发展工业,深层次的执政逻辑,也是在港岛养猪。反之,总督发展金融的时候,都是在英资银行打强心剂。

华人不傻,虽然弱势,但勤奋、聪慧、也想着在银行业分一杯羹,几十年间也养出两三间大银行。东亚银行的李冠春暂且不提,作为首家华资银行,早早就被英资教训过。

永远没有赶上银行的潜力了。

新出现的东方、恒生、广安、道亨等……

潜力一个比一个大!

雷恩在旁默默听着,大概判断出大老板“会德丰”想要进军银行业。

果然,马登问道:“英资银行有没有可能一起上调利息,吸引市民前来储蓄?”

“如果港币是港府签字印刷,那么我们作为发钞行完全可以上调利息,无非就是让港府多放点水出来。”查理德笑道:“可港币本质上是英镑,港岛的印钞权,真的就只是印钞票。”

“干瘪瘪的一点水都没。”

“这样的话,想要上调利息,就得找到更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港岛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不错,但最高收益的无非就是地产项目。可地产项目的风险很高,银行必须做好风控。”

“目前我们给出的利息已经可控范围内的最高,华资银行比我们高,并非是他们有多厉害的项目,而是他们更加不顾风险。”

祁耀霖笑着道:“按华人的话讲,一口就想要吃成胖子,也不怕撑死!他们越是不顾风险,就越给我们机会。其实从五年前,地产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三间洋行就看见机会。”

“不过,我们一直在等,等华资银行彻底暴露的一天,根据我们的测算,百分之三十的小型华资银行,储蓄资金池已经到危险级别,十分之二的中大型华资银行,储蓄资金池也已经达到预警,再加上地产价格经历几年高涨,去年已经开始回调,重仓投资地产的华资银行资产锐减,现金池即将见底。”

“这个风险程度已经够。”

马登、查理德、宣沙都齐齐点头。

因为,华资内部也有风险控制,不可能全部银行都极端盲目,可自己控自己,控得住吗?他们上面是有母行、祖家大臣在控,华资可是没人管的。

同样,也不会有人兜底。

所以,期待所有华资银行资金危险不现实,以资金规模来看,现在的程度就已经是个火药桶。一旦引发信任危机,华资银行将一连串的破产、倒闭、成为英资洋行又一道美味的盘中餐。

只有那些舆论、骂名、法律责任也将全由华资银行承担。

当华资银行倒下之后,让出来的市场,不就给了英资洋行机会?这也是马登为什么会站在三位洋行大班身边的原因,他要借此机会,成为和汇丰、渣打、太古一样,涉及银行业金融的国际洋行。

并且是唯一能够家族传承的洋行!

这个野心不可谓不大,但野心家最易被人利用。

“九龙仓集团有大量货主在明德银号有存单,并且会用明德银号的支票交易,九龙仓可以先拒绝货主用明德银号的支票付货款,再暗中散布明德银号即将破产的消息。”

“这样货主和客户就会纷纷前往明德银号取钱,以我们对明德银号的了解,他们绝对无力兑付大批支票,到时华资银行的泡沫就会被戳破。”马登端着酒杯,慢条斯理的道:“港岛就将掀起一场针对华资银行的挤提风潮,再随便请几个笔杆子,金融专家,在商业报纸上写几篇文章。不用动刀动枪,用金融踩踏都将把华资银行踩死!”

“广安、道亨、恒生、东方。”

“一个个都脱不了身。”

英资。

正发起二战后对华资的首次金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