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218章 鬼才(第2/3页)

这一场交战,宁南军损失的兵力并不多,固守军团的主力仍在,但关键是三个军团的后勤补给都被打没了。

此战过后,宁南军再不敢分兵作战,也再不敢贸然出击,三个军团驻扎一地,坚守不出。

在杜基东部战场上,胡冲作战诡诈多变、飘逸难测的风格,展现无遗,硬是以一个军团的兵力,逼着宁南军三个军团闭门不出,不敢踏出营地一步。

胆大又心细,且出人意料,利用自己手中所能掌握的一切优势,来因地制宜的制定战术,这就是胡冲作战的特点。

看胡冲打仗,看不出来具体的章法,但若仔细研究的话,便会发现,他所有战术的核心思想,都在兵书战策里,‘兵者诡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合则分之,分则破之’。

当初上官秀力排众议,没有把胡冲一部并入到风军主力当中,而是单独把它安插在杜基东部,让其自由作战,任其发挥,从中固然能看出上官秀对胡冲的了解和信任,但更能体现出他用人的高明之处。

有些人善于单独作战,而有些人善于集体作战,胡冲便属前者。若是当初把胡冲一部编入到风军主力当中,受石骁的管辖,胡冲一部无论如何也打不出如此飘逸的战术,更起不到以一个军团牵制住敌军三个军团的重要作用。

当辛继瑶亲率大军来围剿胡冲一部的时候,胡冲已率领第三军团撤退到北方西奥仑的索兰城邦境内。

之所以没有回撤到东边的北郡境内,胡冲是担心把宁南军引入到北郡,北郡是风国领土,把敌军引入本国本土的罪责,他可承担不起。

胡冲率军撤退时,还带走了杜基当地许多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与其说他是撤退到西奥仑,不如说他是组织杜基老族长们集体访问索兰城邦。

索兰城邦的领主斯科特•华德对胡冲和杜基老族长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以国礼相待。

会谈当中,华德领主还拍着胸口做出保证,只要杜基人能驱逐走宁南人,索兰城邦,以及贝萨国西部的各大小城邦,会合力出资,帮助杜基人重建杜基国。

胡冲也不甘落后,当众保证,风国也会对杜基的重建出钱出力,给予大力支持。

现在的胡冲,基本就是在满嘴胡说,他只是军团长,又哪能决定国策?

做出这样的保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杜基人,希望从杜基人那里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如此,更有利于己方在杜基的作战。

胡冲和华德领主的保证,让杜基的老族长们喜出望外,人们仿佛一下子都看了复国的希望,对他二人自然是感激不尽。

第三军团在索兰城邦驻扎了几日,宁南军并没有越过两国边境,追杀进索兰城邦境内。

对此,胡冲倒也不意外,目前宁南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光是应对风国,就已经够让宁南人头疼的了,宁南人不敢再把战事扩大化,波及到索兰城邦的头上。

不管怎么说,索兰城邦还是挂在贝萨国名下的,而且索兰城邦自身的实力也不弱,不仅是贝萨国西部最大的城邦,而且还是贝萨西部各城邦的盟主,宁南军倘若不管不顾的冲进西奥仑境内,那无疑是捅了蚂蜂窝。

在索兰城邦混吃混喝的过了几日,胡冲这才带着杜基一干老族长,率军回到本国的北郡。进入北郡后,先是把军中的伤员运送回贞郡老家,并填补新兵,补充军团空缺的编制。

北郡郡守刘允,对杜基的老族长们更是热情款待,胡冲能满嘴的胡说八道,身为政客的刘允更是精于此道,把杜基人招待的宾至如归。

休整几日,军团的编制已补充齐整,火器弹药粮草填补充足,胡冲率军又重返杜基境内,经过这一番的休整,因连番交战而上下疲惫的第三军团,现在又变得生龙活虎。

宁南军虽然取得了齐奥战争的胜利,但杜基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现太大的改变,风军的北方集团军被打光了,但贞郡军的第一军团和金斯克城邦军填补进来,和第九、第十、第十二军团又合力重组防线。

随着贞郡军第一军团和金斯克城邦军的到来,石骁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连日来的颓废一扫而光,又野心勃勃的想要组织兵力,对宁南人做出反击,将杜基西部的失地再重新夺回来。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贞郡军和金斯克城邦军的到来,让他的好日子就此过到头了。

风军大营,中军帐。

这日,石骁一大早就来到了中军帐,令他意外的是,中军帐的外面站了许许多多的将官,走进中军帐内,里面的将官们也不少。

贞郡军一军团的军团长洛忍、金斯克城邦军军团长海莉、第九军团军团长齐飞、第十军团军团长聂震、第十二军团军团长连华,以及宪兵队的两名主将该当、子隐,都在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