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诚实小郎君(第2/2页)

两人商量定了,顺着大街向刚才两个道士指点的隆福寺方向走去。

隆福寺是京城第一大名寺。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大齐朝从太祖皇帝开始就亲近道教,当年太祖和崂山道长刘若拙更是无话不说的莫逆之交,然而京城最出名的寺院道观却是佛家的隆福寺。当初太祖也曾邀请刘若拙在京城修建道观居住,被刘若拙拒绝了。

从本质上来讲,道士的修炼理念很难让他们融入世俗。

你想啊,道士以修道成仙为目标,崇尚避世隐居,餐风饮露,这样的人肯定不适合住在闹市。偶尔游戏风尘没问题,和凡俗之人住在一处,那就没有神秘感了。这方面和尚肯定有优势,人家大光头一剃,佛号一宣,看着就和正常人……不对,和普通人不同。

儒家的敬鬼神而远之思想,也影响了道教的发展。普通人相信鬼神存在,但不愿和那些超自然的东西有什么瓜葛,道士们降妖捉鬼祭天作法,这些行为本身就让人敬畏——敬是次要的,主要是“畏”。

因此,外来户佛教能在中原兴盛,那是有原因的。正所谓“不是道士不努力,实在是和尚太狡猾”啊。

今天的隆福寺分外热闹,寺庙前面的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

秦行之师徒一路艰难挤进隆福寺大门,在里面转悠了老半天,总算找到一个略微空旷的地方。两个道士还是挺有江湖经验的,什么都不清楚一头扎进去,八成会吃亏,在参与之前还是先探听一下为妙。

秦行之身边是个年纪不大的小胖子,正笑嘻嘻的探头看热闹。

秦行之伸手拉了一把小胖子:“兄弟,里面闹什么呢?”

小胖子愣了愣,打量了一下秦行之和他身边的秦寿,说道:“奇了怪了,二位也是道士,怎么问起我来了?”

“哦,贫道刚来,不了解情况。”秦行之回答。

小胖子一本正经的叹口气:“唉,这事儿可复杂了,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你慢慢说,贫道不赶时间。”

“看到了吗,里面一群道士一群和尚跟斗鸡一样,我告诉你小道士,我估计全京城的道士都来了,至于和尚嘛,也绝不仅仅是隆福寺的僧人。这两群人凑到一起,正如猫见了狗,谁看谁都不顺眼,那能有个好?”

秦行之斜了一眼小胖子:“你似乎忘了,贫道也是道士……当着我的面,把道士比喻成猫狗,你这是找打吗?看你白白胖胖的挺可爱,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咦,是你让我说的。不愿听算了,我还不说了呢。”小胖子恼了。

秦行之无奈,只好捏着鼻子说道:“算了,贫道方外之人不计较这些东西,你继续说吧。”

小胖子倾诉欲很高,立刻兴奋地说道:“其实也挺简单……”

秦行之翻白眼:“到底是复杂还是简单,你这人的嘴巴似乎有些不靠谱。”

他觉得自己问错人了,身边的这个小胖子说话可信度值得商榷。可惜到处都是人,只有小胖子身边人少一些,秦行之不愿放弃这个好不容易得到的空旷位置。

“我当然靠谱了,我孙蒙乃是远近闻名的诚实小郎君,从来不说大话的。”

这话和秦行之的“贫道方外之人从不说假话”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小道士明白自己的说法毫无诚意,自然也不会轻易相信一个小胖子。不过,姑且听之嘛。

小胖子孙蒙笑道:“据说,城外有家尼姑庵,庵中住持师太现年四十七八岁,却风韵犹存,在京城僧道界颇有几分名气。每天去拜访她的和尚道士啊,那叫一个多……别,小道士你别走,我还没说完呢……我发誓,我说的是真话,若有一句假话,天打五雷轰!”

秦行之和秦寿一样,对和尚没什么好感,但听孙蒙说尼姑的坏话还是很生气的。可人家连毒誓都敢发,难道真有这么回事?

“小道士太心急,我还没说完呢。小道士,你的心思很有问题哦,我只是说人家师太修为高深,同道佩服因此经常慕名前去拜访,你想到什么地方去了?”

秦行之大怒:“你说修为高深了?你说‘风韵犹存’,这跟修为有什么关系?”

孙蒙哈哈大笑:“人家修为高,同时风韵犹存,难道不行?这我得说说你了,你不能有偏见嘛,尼姑道姑也是可以漂亮的,就像你小道士长得也挺帅,只比我差那么一点点,也没人说你不务正业啊。”

秦行之颇有些棋逢对手的感觉,这小胖子比自己还能胡说八道呢。

自己胡说八道挺爽,听人家口不择言感觉可就完全不同了。秦行之惊觉,老道士能忍受自己到如今没有把自己揍残疾了,也是非常有修养的人呐。

“你继续说,贫道还能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