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节 愤怒(第2/3页)

“韩主管,我明白你的心情——不过这跟刺杀孟聚有什么关系?”

“老弟,这你就不明白了。按照北府的规定,我呆在这边,要挨满四年任期才能回去升职。但如果我能立下大功,成绩卓著,那就有机会提前回去了。

前任的易先生就是因为干掉了东陵卫的叶镇督,所以获得总部的破格提拔,被召了回去受嘉奖,我们想出头,必须也学着易先生的榜样,干掉一位东陵卫镇督——新来的孟聚,那便是最好的目标了。

一来,东陵卫是我们的对头,杀一个东陵卫的镇督,比杀伪朝的地方官比如知府啊、县令之类普通官员强多了,声势和影响也要大;

二来,孟聚新来东平,他初来乍到,防卫上肯定有不少漏洞,对他下手要比对旁人容易得多;

三来,孟聚与六镇大都督拓跋雄不睦,我们杀了他,还可以想办法嫁祸给拓跋雄,引起伪朝内部的政争,这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啊!你看,我的这个主意不错吧?”

孟聚坚决地摇头:“韩主管,鹰侯是朝廷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眼睛和耳朵,收集敌人的情报和消息,这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北府明确规定,没有命令,鹰侯不准擅自刺杀伪朝官员——敌人不过损失了一名随时可重新任命的官员,而我们则要冒损失整个情报网的危险,得不偿失。所以,这个行动,我是不赞成的。”

韩启峰一愣,随即,他好像明白过来,笑道:“王老弟,你不用担心。你我都是有品阶的朝廷命官,你只要刺探消息就行,动手的事,我会安排别人去做的,不会派你去。

王老弟,我不是吃独食的人,只要我能提前回去,我一定跟北府奏明你的功劳,想办法把你也调回去,到时我们就一同回江南去!呵呵,那边的花花世界,我保证你一定大开眼界。”

“但是这样,是要死人的!”

韩启峰不屑一顾地说:“干鹰侯,本来就是危险的工作,死几个人是正常的。王老弟,我们孤悬北方,若是一年到头太平无事,总部还以为我们是在这边游山玩水了。

不死上几个人,总部哪里知道我们辛苦?死上一批人,无论成不成,总部看着我们伤亡惨重,起码知道我们确实在用心做事,敢于牺牲嘛!反正死的也不是你我,你怕什么?

你不必担心,那些低阶鹰侯很好糊弄的,只要跟他们说这是朝廷的命令,说这是为了北伐大业,他们就乐呵呵地去送死了。这种没脑子的傻瓜,死光了都无所谓,大不了重新招募一批人就是了。反正在北地,愿意加入北府当鹰侯的傻子大有人在,死不完的。”

孟聚怒不可遏——并不是为韩启峰企图刺杀他,北府和东陵卫彼此交锋,刺杀对方的官员是正常的事。

他愤怒的是韩启峰的态度:孟聚也是从低阶鹰侯做出来的,他知道,象自己一样,很多鹰侯原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北魏人,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潜伏在北魏内部,为北府搜集北魏的军政情报,而对于这些北国鹰侯,北魏朝廷的处置也特别严酷。一旦鹰侯失手被擒,不但他们自己要经受酷刑折磨至死,连他的家人都会被牵连,锒铛入狱,抄没家产。

可是,面对这么恐怖的惩罚,自愿加入鹰侯的北魏人依然源源不断。不是为了北府那点微薄的补贴,更不是为了遥不可及的高官厚禄回报,驱使他们这样做的,只是因为一个信念,一股傲气:身为华夏子裔,岂能甘心屈服蛮夷?

可以说,每一个北国鹰侯,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无愧于“仁人志士”的称号!

鹰侯们无惧死亡,倘若当真是为了北伐大业,为了赢取一次重要战役的胜利,相信很多鹰侯都不惜杀身成仁,无怨无悔。

但如今,只是为了情报站官员的私心,为了他能创造政绩早点升官,鹰侯就要被差遣去执行一次完全没必要的送死任务,充当毫无价值的炮灰,他们的鲜血将被当做政绩本上鲜红的点缀。

草菅人命、视部下如草芥,倘若南唐的官员都是这种货色的话——孟聚感到了一阵彻底的绝望:自己一直憧憬和期待的,冒着生命危险,一直为之奉献和效劳的正统华夏政权,究竟与鲜卑人有什么区别?

望着韩启峰,看着他那张眉目端正的脸,孟聚胸中翻腾,恶心得简直要吐了。他忍住了在这张脸上狠狠扇上几个耳光的冲动,二话不说,起身径直往门外走。

韩启峰愕然,愣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他急忙起身追出去,却见街上人流熙攘,哪还见孟聚的影子?

……

在接下来的几天,东平陵署的军官们都知道,孟镇督的心情最近很不好,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就象暴风雨前乌云密布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