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节 推测(第2/4页)

余书剑的胡子抽动下,他沉默地站着,安静得象一棵树,那空洞的眼神令孟聚心悸。

过了一阵,看对方并不想回答,孟聚开门见山:“余督察,我这里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镇督大人召唤卑职过来,有何吩咐?”

“省署最近出了桩案子,比较棘手……”

“是内情处的灭口案吧?”

孟聚点头,心想余书剑虽然变成这副样子,思维和谈吐倒还是敏捷的。他把案卷推了过去:“余督察,这是案子的卷宗,请你帮忙过目一下,给我提点意见。”

余书剑低着头,沉默不语,好一阵,孟聚都以为他要拒绝了,他却是伸手接过了卷宗,在桌面上摊开来。

孟聚松了口气。他出去唤来王九,让他找点吃的进来。王九应命而去,找了两盘糕点进来,放在余书剑面前的案上,但自始至终,余书剑都没有碰桌上的食物。

约莫看了一个多时辰,他看完了最后一份材料,闭目沉思着。

孟聚也不出声,坐在对面安静地等着他说话。

余书剑深深地低着头,窗外的阳关照着他脏兮兮的衣裳上,他的目光很深沉:“孟镇督,这是一次南唐鹰侯的报复灭口行动,陵署内部有奸细,这是内外勾结的作案。”

孟聚心头微震,他问:“何以见得呢?”

“对方目标明确,一击即中然后迅速撤退,他们肯定清楚案犯的关押地点和警卫的交接班情报——若没有内部人泄露情报,那是做不到的。”

孟聚“嗯”了一声,催促道:“你继续说。”

“第三,对方用的轻便弩和军刀,这是军队的制式装备,这说明,凶手是军队里的人。”

孟聚平静地反驳:“也有可能是军队里流出来的装备吧?现在这种事可不少见了。”

余书剑摇头:“不可能。装备可能是军队里流出来的,但人不可能假。

孟镇督,我们陵卫是官府,是衙门,对江湖匪帮有天然的震慑力。我以前抓过汪洋大盗,都是外面响当当的好汉,但一进了官衙,他们的脸就白了,有些当场就腿软了——官衙是有煞气和威压的,老百姓天生就怕,江湖匪帮也一样。

能熟练运用轻便弩,敢在官署里动手,干净利索,从头到尾一点线索都没留下,镇定、沉稳和冷静——孟镇督,这种行动,乌合之众是做不到的。这种素质,只有军队里面的精英才具备。

而且,对方是以军官和陵卫身份骗入门的,门卫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也是证据——镇督,我们官府中人走路时,抬头挺胸、气宇轩昂,我们看人时眼睛会直盯着对方的脸;而那些草民走路则畏畏缩缩、眼神躲闪,他们胸中底气不足,只敢看对方的胸口,不敢与对方眼神对视。

这种气势和姿态,是日积月累下来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装出来的,那些瘪三,即使穿了官袍也没这种威势,门卫是能分辨出来的。那几个自称边军的杀手,应该是真的官兵。”

想起了那晚在秦玄家中看到那群要靠喝酒壮胆才敢出发的江湖好汉们,孟聚点头道:“余督察,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还有吗?”

“第三,边军的易小刀有重大嫌疑。”

孟聚又是大吃一惊:“为什么?我们调查的时候,易旅帅很配合我们,整个过程都很正常。”

“正是因为他很配合,这才是最大的不正常。”

因为很正常,所以才不正常——听到这句话,孟聚第一反应是想问余书剑是不是把侦探小说看多了吧?

但看着对方一本正经的样子,孟聚也不好意思笑,他干咳两声:“嗯嗯,余督察,你这个想法,倒是……呃……很新颖。”

余书剑炯炯的望着孟聚,眼神凶恶又咄咄逼人:“镇督,易小刀是边军的旅帅,又是拓跋雄的亲信,边军一向与我们陵卫不睦,他该对我们陵卫的行动横加阻扰才对。他这么配合,难道大人就不觉得奇怪吗?”

孟聚“嗯嗯”两声,心想易小刀这人油滑得很,他才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得罪自己,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他问:“有什么根据吗?”

“镇督,凶手们出示的那几块边军腰牌,很可能是真的。因为韩启峰被抓进来只有两天,这么短的时间里,鹰侯组织应该来不及准备假腰牌和边军制服。”

“北府鹰侯狡猾,说不定他们早就准备了冒充我朝军官的假腰牌备用呢?”

“倘若是假的腰牌,他们为什么要分成两批进来呢?倘若是假的腰牌,那要多少有多少,八个人一同进来,那不是更好组织和协调,行动起来也更方便吗?”

孟聚一愣,他还没注意到这个细节,沉吟道:“嗯,南唐的鹰侯们再笨,他们也不至于用真正身份过来杀人灭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