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节 缴械(第4/5页)

而且,从带兵的角度来说,招募一群投降过的士兵,也不利于培养我军昂扬奋战的斗志。我的经验是,投降过一次士兵很容易就投降第二次,因为他们已没了羞耻之心……”

吕六楼说得滔滔不绝,孟聚还是第一次知道,木讷忠厚的吕六楼竟也能这般地长篇大论,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尤其他说,金钱买不来纪律、勇敢、责任,这句话尤其让孟聚深有同感。

“越穷的军队越能打仗?”

孟聚回忆起自己知道的历史,忽然发现事情还真是这样。一支军队战力最强的时候,往往就是在它的创建之初最艰难的时候。

历史上不知多少次,那些拿着木棒和禾叉,衣裳褴褛、面黄骨瘦的农民军,怀着决死之心,往往能把那些衣甲鲜明、待遇优厚的官军打得落荒流水。但当农民军成气候之后,他们的战力却反而是从此一落千丈——历史上从不乏这样的例子。

“这还真是件奇怪的事啊!为了增加东平陵卫的战力,是不是我该把大家的饷银减一些呢?”

看到孟聚唇边露出的笑意,吕六楼停了说话,他有点惶恐地望向孟聚:“镇督,是不是卑职说错什么话了?”

“没有,六楼你说得很有道理。”孟聚问:“只是,我们的铠斗士如今确实是缺员,而且缺口很大,你觉得,怎么办好呢?”

“镇督,卑职觉得,缺员可以从省署的执勤武士队中选拔和扩充,也可以从镇标和黑室部队中选拔……”

“这是个好办法。只是上次扩充铠斗士队伍时,这几支部队都筛选过一次了吧?怕是找不到多少人才了。”

“是,若是还缺人,我们可以从外边贴榜招募新兵,实在不行还可以向总署请求增援——怎么都比要一批俘虏兵好吧!”

贴榜招募新兵重新训练,虽然麻烦点,但北疆民风剽悍,历来出产强兵,而且这样的铠斗士是自己一手练出来的,忠诚靠得住。虽然时间长点也麻烦点,倒也不失为个好主意。

至于向总署请求增援——孟聚觉得,这还真不如直接找俘虏兵充数好了。总署的人,是好招惹的吗?在洛京几天,孟聚可是见识他们的作风了,一个个牛皮哄哄的,走路时眼睛都是望天的,他们下到东平来,自己不是招来一群爹要侍候吗?

“六楼,按你的意思,边军那边的俘虏,真的一个都不能收吗?我觉得,这么几千人里,应该总有些性情不错、有真本事又跟边军合不来的吧?这样的人,收一些也无妨吧?

我记得,以前的王柱王兄弟,他也是边军出身的,不是一样做了叶镇督的护卫?他就是蛮好的人啊!”

说起王柱这个共患难的朋友,吕六楼神情一黯。他说:“倒也不是绝对不能收。只是,真要招募的话,卑职有条件。”

“你说。”

“第一,人数不能太多,招募五十来个应该就可以了,绝不能让他们超过八十人。人数少,把他们分散到各个部队去,即使有日他们真的起了什么异心,那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孟聚深深凝视着吕六楼,他说:“六楼,方才江海提议说我们该在俘虏兵中多招新人,而且他请缨亲自去招。我不许他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你却跟我说只能招五十个人——六楼,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吕六楼愣了一下,他说:“镇督,江兄弟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我认为,招收少部分俘虏兵,那是我军的风气将他们同化,但若是招收俘虏兵太多的话,那便是他们异化我们了,那要影响我军稳定和战力的。我是就事论事,其他的东西,我没去想。”

“只招八十名铠斗士,没问题,这件事我同意。还有呢?”

“第二,倘若要在俘虏里招兵,我们决计不能强迫,必须让他们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参加——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释放他们再招募。”

吕六楼一再强调,招兵的地点一定要设在俘虏营外,释放俘虏们以后让他们自行报名,这样可以确保俘虏们确实是自愿报名的。

反正很快就要撤离乐平了,孟聚也早有释放俘虏的打算,他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没问题,释放俘虏的事也交给你负责吧——最好等我们的车队离城以后你再放人,省得他们给我们添乱。这事交给六楼你,我很放心。你就放手去办吧,需要钱还是人,你跟我吱一声就好。”

说完事情,吕六楼行礼后出去了。看着这中年军官微微偻着的背影,孟聚不由心中感慨:江海与吕六楼,那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江海年青,俊朗,气质阳光,他才华横溢,能说会道,善于交谈,敢于冒险,无论在哪里,他总像火把一般吸引着别人的目光,行事张扬,名声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