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节 大礼(第4/5页)

鬼才信这帮家伙真的是因为思家心切才辞官的,不然以前在拓跋雄手下怎么没见他们递辞呈?他们多半还是不看好自己的前景,自己终究还是威望太浅啊。

威望的建立,需要实力、功绩和时间的沉淀。自己虽然屡败边军,但在北疆军民眼里,自己依然只是一个很会打仗的跋扈边将而已,还远未能达到与拓跋雄比肩的地步啊。

收回了思绪,孟聚平和地说:“文先生,我们这就开始交接了吧?”

“学生恭听镇督大人吩咐,这便开始了吧。”

到了孟聚今日的地位,所谓交接,自然不需再要孟镇督一手拿账本一手拿着算盘在那数数了。盘点武川库房里还有多少粮草和银两,这是廉清处吏员和武川府衙师爷们的活计,孟镇督只需在那端着二郎腿喝茶聊天等结果就行了。

好在武川的白司马和傅知府等人都很识趣,不时向孟聚介绍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趣闻轶事,孟聚听得津津有味,所以等待的时间倒也不算无聊。

“……武川镇下辖五府十五县,左邻东平,右傍沃野和怀朔,后临朔州,交通便利,物流发达,是北疆的枢纽重镇。我镇人口约有边民百万,其中人口以华族为主,约占六成以上。其余大多是国族、突厥、柔然、突兀儿、蒙特尔等各族人口。由于各族混居,习俗迥异,边塞部民大多又是民风剽悍,民间冲突频繁有之,治理武川历来是件烦心事啊——呃,当然,孟镇督大才,这些小事自然是难不倒您的……”

孟聚洒然一笑:“白司马客气了,以后本官还得多有倚重。本官还想请问:在武川各地州府,有多少守备兵马?驻军将领情况如何?”

“这个,按照原来的定制,武川本来驻有守备兵马共七旅。但镇督大人,您也知道的,先前杜锋旅、张翼旅和屠豹旅,都被您……这个……神勇无敌地消灭了。本来还剩下四旅人马的,但此次侯爷南征,也把他们都带走了,所以,我们武川境内的兵马……这个,基本上就等于……没有了!”

“什么?”

看到孟聚脸色不对,白司马赶紧改口:“呃,这个,其实在靠近边塞的虎归、白鹿等郡,我们还是有不少乡兵和民壮的,呃,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三四千人吧……”

拓跋雄交出武川镇,肯定不会连兵马都交出来的,这事孟聚先前也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没想到,他会做得这么绝,把正规边军给抽得一干二净,把偌大一个省份赤裸裸毫无防备地放在了魔族的眼皮底下。

孟聚转过头来,他沉声问:“文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文先生神态自若:“孟镇督,这不是我们先前协商好的吗?元帅担心,留下边军兵马的话,万一有些弟兄记仇想不开,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来,会破坏我们两家的交情。

为了让镇督大人您能顺利接管武川,也为了防止贵我两军混杂,产生了误会和不快,元帅特意下令,所有边军部队从武川境内统统撤出——不但是武川,东平也是这样。

学生正式通知孟镇督您一声吧,驻在东平的各旅边军兵马,他们也将跟着元帅一道南下,征讨慕容叛军。”

孟聚脑袋里“嗡”的一声响,顿时懵了。

肖恒、易小刀、关山河、白御边等边将长期驻扎东平,与孟聚多有暗中来往。六镇都督府多次命令他们出手对付孟聚,这帮人都是犹犹豫豫,表现很不坚决。既然如此,拓跋雄干脆釜底抽薪,把他们统统带着南下了。孟聚估计,除了一个与自己结盟的肖恒外,包括易小刀在内的边将们都会乖乖从命的。

孟聚凝视文先生,他说:“元帅真的好手段!文先生,你也出的好计谋啊!”

文先生躬身一揖:“不敢当镇督大人盛赞。实在是镇督大人虎威太盛,我等甘愿退避三尺。”

“这么说的话,倘若谈判时我不止要求武川……”

“呵呵,学生觉得,孟镇督真是君子啊,您太客气了,只要了武川就满足了。其实,即使您要把怀朔和沃野都拿走,我们也会照样答应的——镇督大人,怀朔和沃野,您可有兴趣?倘若您要的话,我们照样愿意给您的。”

孟聚苦笑,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谈判时,对方会那么爽快地答应割让武川了。其实,拓跋雄是早有预谋了。边军此次大举南下,他们压根就不打算回头了。

“看来,元帅是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了?元帅的气魄……当真令人敬佩。”

文先生叹道:“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想来孟镇督也看出来我们的处境了,元帅虽然实力雄厚,但困守于北疆一地,这贫瘠之地是供养不起数十万边军的,这样挨下去,我们迟早是个死字。此次南下,我们边军全体上下都是存了死战的决心,决心不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