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节 颠倒(第2/3页)

“没事没事,大家都不是外人,说来听听又何妨?”

刚才还在喊打喊杀呢,现在怎么转眼就成自己人了?这位孟镇督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尽管心中腹诽不已,但沈铁虎也没办法,只能吞吞吐吐地说了实情。

原来,这位沈老兄从南朝奉命到北地来,除了查探军情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凑饷。

“因为大军北伐,朝中军费开支紧张,给北府的拨款少了很多。为凑集钱饷,萧大人下令,到北朝的鹰侯们除了查探北朝情报外,还得想办法弄点银子回去。”

北府也要挣钱了?孟聚听得啼笑皆非——不过,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种事也是平常,政府部门嘛,搞点创收什么的,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孟聚饶有兴趣地问:“你们打算怎么凑饷呢?拿着刀剑去当山大王,打家劫舍吗?”

沈铁虎尴尬地笑笑:“镇督大人说笑了,吾等乃堂堂正正的王师,这种事,怎么能干呢。朝廷虽然没拨给我们北府银两,却是拨给了我们五百多个空白官碟,允许我们在北国地区自行开纳捐官。”

孟聚吃惊:“开纳捐官?这不是赵治勋骗钱的幌子吗?难道这真是北府的意思?”

“镇督大人,这个确实是朝廷和北府的意思。这种大事,在下绝对不敢骗您。其实您派个人往南边走一趟就知道了,现在江都那边正弄得十分热闹呢。在下出发之前,已经有很多大户预订了蜀中的官职了。我们售卖的官牒确实是真的,也是朝廷允许的,只是……”

沈铁虎吞吞吐吐地说:“官职上,与朝廷的规定,稍稍有点出入。”

“沈先生,劳烦你解释一下吧?这事我越听越糊涂了。”

原来,这位沈铁虎从北府领了创收任务到了大魏朝这边,一直在努力推销南朝官职。但无奈不知是否因为他人品欠佳,业务一直没多大进展,有一次还被警惕性很高的北魏乡民告官了,幸亏他腿脚好跑得快才开溜。

几次碰壁之后,沈铁虎都灰心丧气想打道回府了,但无奈任务完不成,他实在也没脸回南朝去,正在彷徨无措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沧州乡下结识了给人当讼棍的落魄秀才赵治勋。几次试探投缘以后,沈铁虎亮明了自己身份,向赵治勋提起在南朝买个出身的事,问他可有兴趣?

有兴趣,赵治勋何止是有兴趣。听到这事,他连连追问缘由。沈铁虎也没瞒着他,把使命如实相告,唉声叹气地说了困难,后者听了哈哈大笑:“沈大人,您这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啊!”

赵治勋给他细细分析:第一,他推销的对象错了。沈铁虎净找些乡民、落魄秀才之类底层人来卖官职,可他们现在连吃饭都困难,哪有余钱来购买南朝的官职啊?要售卖官职,该找北魏的官员和士绅家族才对。一来他们有钱,二来现在中原纷乱,他们正是想找后路的时候。这时候给他们条后路,哪怕卖得再贵十倍他们都肯买。

第二,沈铁虎卖的都是一些低阶的虚官,什么教谕、捕头之类的杂役官,这种官哪里有人有兴趣去做?要卖,起码也得卖知县、知府甚至布政使、巡抚之类高官。

沈铁虎大惊,说自己并无权力售卖这类高官,他的权限,只能是授卖九品以下的杂役官,赵治勋哂笑道:“这事你知我知,北方的土财主,他们怎么会知道?沈大人,这事只要交给我,保准你完成任务!”

在赵治勋的再三劝说下,沈铁虎终于同意与他合作了。两人约定,售来的银子二八分成,赵治勋拿两成,剩余的八成缴给北府让沈铁虎完成任务。整个谈判过程完全由赵治勋出面,官牒空白也完全由赵治勋自行填写,而沈铁虎只需扮作护卫跟在身边就好,赵治勋也不许他出声,以免坏事。

所以说,专业的事要交给专家,这话果然是有道理的。自从赵治勋加入并主导销售以后,沈铁虎的销售大业就蒸蒸日上了。短短一个月里,他就售出了一个布政使、三个知府和七个知县官,获银子二十三万两。可惜,因为北疆拓跋军团即将南下,河南中原将成为战场,两人不得不离开了,一路辗转北上,移到北疆重新开展业务,不料恰好落到了孟镇督的网里。

听完这番经历,孟聚也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是该哭还是该笑。他问:“沈先生,你这样自作主张,北府难道不会责罚吗?”

沈铁虎的表情有点沮丧,他说:“我也觉得不是很对劲。但赵治勋说,只要我们能弄银子回去,北府是不会计较这点小事的。”

“但是这些售出的官职,日后如何兑现呢?”

“赵治勋说了,如果南朝北伐不成功,这些售出的官牒就是废纸一张,谅那些买的人也不敢声张;如果北伐成功了——那还不知是牛年马月呢,何必现在就操心这个。到时倘若有人去闹,就告诉他们上当受骗了,让他们找骗子去,不关北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