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节 出战(第3/3页)

人们自发而来,他们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的少年。他们衣裳服饰迥异,但那心情却是相同的,那激昂的热情仿佛要将那天上的雪也要融化了,人声一片鼎沸。

“大兄弟,厮杀要当心,要平安回来啊!”

“大兄弟,好好打,让魔族崽子知道咱们的厉害!”

“大兄弟,多杀两个魔族兵,为俺家爹妈报仇!俺给你们磕头了!”

老百姓纷纷给士兵们塞吃的,热乎乎的馒头、鸡蛋、烙饼……雨点般地塞到士兵们手中,又有年青女子将求来的平安符、荷包、刺绣等各式小巧玩意送给士兵们,士兵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在兵马行进的道边,很多老百姓都跪下了,向着出征的兵马连连磕头——除了这种方式,那些淳朴的百姓实在想不出别的方式来向这支为他们报仇雪恨的军队表达感激和敬意。

走过那欢呼的人群,出征士兵的神气截然不同了,他们眼神更加明亮,脸上焕发着神采,步履坚定有力。在那些年轻士兵的身上,洋溢着难以描述的凌厉气势来——那是只有坚信自己站在正义一方、拥有神圣使命感的军队,才可能拥有如此高昂的气势。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军官们无不震撼。东平兵马出征,这不是第一次的事了。昔日打武川边军、抵抗拓跋雄、增援赤城、南下增援慕容家……从太昌八年到现在,东平兵马打的仗也不少了,但从没有哪次出征受到民众如此热烈的支持。

军官们才明白过来,为何孟聚定要坚持出征打魔族了。这些军头们本来一直以为,所谓民心民意都是虚的玩意,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但经历了今天的场景,他们隐隐有了些新的感受。

军号呜呜低鸣,长长的军阵在热情的人群中蜿蜒前行,像大船浮在海上一般。欢送的人群太过热情,有些地段甚至挤乱了军队的队列。因为人群拥挤,出征兵马足足耗费了一个时辰才能出城。

出了靖安,大军一路径向北走,三天后抵达延桑郡城。出征兵马在延桑休整了两天,然后继续北行,于十一月二十日抵达东平最北的郡城,扶风郡。镇守扶风郡的是东陵卫督察将军王北星,知道孟聚亲率大军前来边塞,他亲自出城二十里郊迎。

王北星跟孟聚是在靖安陵署时候就结下交情的老朋友了。两人已是近一年没见了,见面时候都有一番感慨和嘘唏。

王北星满脸风霜,四十出头的人却已双鬓斑白了。比起当年,他的眼神更深沉,更寂寥了——看到他,孟聚便知道了,孤城羌笛,铁甲冰寒,这镇守边关的日子,着实不好熬。

双方叙旧之后,王北星亲自带路,带领孟聚一行进城。

扶风城本是东平边塞大城,全盛时期曾拥有户口三万,颇为繁荣。但太昌八年,扶风郡城被魔族兵马偷袭攻破,损失惨重。后来虽被魏军收复了,但城中居民已是流矢大半了。后来边军南下,本来镇守扶风的关山旅弃城而去,更是引起了全城惊惧,城中剩余的居民纷纷南迁。后来虽然东陵卫兵马接管了郡城,但城中却已是十室九空,几成废城了。

“屡经摧残,扶风与其说是城市,倒不如说是个要塞。现在城里只有我的兵,至于平民,那已是寥寥无几了。”说罢,王北星叹了口气,语气深沉。

看着道路旁过人高的荒草,那些长满野草、塌了一半的道边房屋,城头上孤独的黑底白狼旗,孟聚心中嘘唏不已。

他心中隐现愧意。当年跟自己贫贱之交的几个朋友,现在都混得很不错。吕六楼已是武川都督了,江海也领了赤城都督的衔,无心仕途的刘胖子现在财源广进,大家日子过得都很好,却唯有王北星一个人在这苦寒边塞顶风吃雪——要知道,当年的靖安大战中,他也是和吕六楼一样,陪着自己冲进魔族军阵里救叶迦南的啊!

“北星,在这地方熬了一年,实在苦了你。我军班师以后,你回靖安任职吧,好好休整一阵。”

听到这消息,王北星并没有表现得很高兴,他问:“镇督,您调我回靖安的话,那谁来镇守扶风和卞田呢?”

孟聚愣住:扶风和卞田二地是东平的北大门,防御魔族的第一线,驻扎了两旅重兵。这样的重兵要害,肯定只能派孟聚信任的将领来镇守。若是王北星不在,谁能代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