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梦(四)(第3/4页)

徐彦一愣,他脸露愧色:“这个……说起来会让将军笑话了,因为在下志不在此,家中书库不丰,典籍类的经书很少——不知将军想要看什么书呢?”

“倒不需要很偏的典籍,在下只是想看些有关刘汉前朝的史书就好——正史也好,野史也罢,甚至是轶事传闻都好,只要是刘汉朝的史书就行。”

徐彦松了口气:“不是太偏的典籍,那就没问题了。《汉书》、《洛阳记》、《汉皇列帝传》、《刘汉本纪》这些书,家里还是备有的。我这就吩咐下人给将军拿过来。”

看着孟聚路途疲惫,博阳侯世子徐彦闲聊一阵后便告辞而去,客院的管家上前来请示孟聚是否需要进晚餐,孟聚疲惫地说:“晚饭就不用吃了,我先洗个澡吧。”

孟聚沐浴完毕,洗去了一身的灰尘和疲惫,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衫,顿觉浑身轻松。他步入卧室,看到卧室床铺已经布置得整整齐齐,床边的桌上还摆有一叠书册,书桌上留着几盏点燃的油灯。孟聚随手翻了下书,都是方才徐彦所说的关于刘汉朝的典册。

管家恭敬地跟在孟聚身后,他说:“孟将军,这些书都是方才世子遣人拿来的,说是您要的。”

孟聚满意地点头:“很好。管家,我这里不用人侍候,看完书我就歇下了,你也出去安歇了吧。”

管家依言退下了,在外面关上了门。

孟聚在书桌前坐下,就着那昏黄的油灯,他认真地把几本刘汉的史书匆匆翻了一遍。

良久,孟聚叹了口气:“果然……没有。”

他站起身,推开窗户,望着高远而深沉的苍穹和天边的星辰,他吁出口气。

自己那模糊的记忆并没有欺骗自己,终刘汉一朝,历经二十三帝,但其中并没有汉宣帝的存在。虽然刘汉也有汉武帝、汉元帝等人存在,只是帝号虽同,但这些君皇的事迹却与孟聚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同样的,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也没有班彪、陈汤等人存在的痕迹。

在后世,有人把汉宣帝定胡碑的碑文列为中国史上最豪迈的宣言之一,那份传说中的碑文便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汗之臣妾”,字里行间,那种处于巅峰时期的帝国霸气,给孟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此,孟聚还为此特意查了下书,知道汉宣定胡碑至今未找到实体,这碑的存在与否还是存疑的,但《后汉书》上确实有过这样的话:“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但在这个世界,向汉元帝上这份奏折的班彪,并不存在。

还有,仁兴帝醉酒时候嚷的那句:“凡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同样,刚刚在几本记载刘汉历史的书里,孟聚也找不到记载陈汤的事迹,那句名传千古的豪言壮语同样没留下痕迹。

谈论中,当听到李功伟的豪言壮语时候,孟聚并未在意,但被苏墨虞提醒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事实:刘汉的历史里并不存在汉宣帝——非但没有汉宣帝的,甚至刘汉历史与自己所知的西汉历史根本就是两回事,李功伟没理由知道这几句在他们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豪言壮语。

眺望着深远的星空,孟聚的眼神渐渐迷离,他在紧张地思索着,有没有可能,这是一次巧合?然后,他摇头:不会是巧合。李功伟巧合一次,孟聚还可以当他是天生异禀,无师自通,但碰到两次重复的话,那就不可能是偶然事件了。

孟聚想到了很多人对仁兴帝的评价,叶剑心也好,文先生也好,慕容毅也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南帝行事不拘一格,犹如飞马行空,难以揣摩。”

能在这世界遭遇同样时代的来人,就像在万里他乡遇到老乡一样,本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倘若这位老乡不但是自己上司还是一国皇帝的话,此事是福是祸,就委实令人难以判断了。

最是难测帝皇心,伴君如伴虎。

孟聚很明白:比起心思单纯的古人来,自己那时代的人更狡猾、更凶残、更功利、更无耻、更无所顾忌。

就象孟聚的首席幕僚文先生,他的韬谋水准,在这时代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了,但孟聚觉得,比起自己来,他还是有些差距——这并非说文先生的韬略不如自己,而是数千年文明史的沉淀,千锤百炼得出来的斗争经验。

再聪明的古人,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相比之下,现代人的行事就毫无顾忌了:不惧天地、不畏前贤、不慕虚名、不畏鬼神、无视纲理伦常,为了胜利可以不惜一切——这样的皇帝,显然更可怕。

如果仁兴帝知道,自己也是来自后世人的话,那他会做什么样的反应呢?

或者,仁兴帝会信任自己,把自己引为生平的唯一知己,加以重用提携。仁兴帝在内,孟聚在外,两人联手一统中原,征讨四夷,开创大唐盛世,让华夏文明的辉煌提前千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