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梦(十二)(第3/4页)

但除了余淮烈以外,自己在南唐还真没什么敌人了,自己也不卷入大唐内部的政争,谁会来对付自己?

“呵呵,自己是精神太过紧张了吧?怎么会有这样荒谬的想法呢?”

孟聚洒然地一笑,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丢出了脑外,转头过去专心地看着车窗外的街景了。

车声辘辘,面前很快出现了皇城和御街。

洛阳城是刘汉旧都,鲜卑人基本上原班不动地把刘汉的皇城和宫殿规划接收了下来,而江都城则基本上是李唐立国之后建造起来的,因为李长生要彰显李唐为华夏正朔,也因为当时营造这座城市的官员和技师大多都是南渡的江北遗民,有着强烈的洛京情怀,所以,在建造江都的皇城时,他们也是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抄了洛京刘汉旧都的规划,甚至连朝廷各家官衙的所在和分布位置都是照抄了洛京的旧样子——宫殿和各个官衙的布局,就跟北魏那边几乎完全一样,甚至不用那位黄公公介绍,孟聚都能自己指点着猜出哪里是兵部,哪里是工部,哪里是户部衙门,以致那位黄公公十分惊讶:“孟侯爷以前进过皇城了吗?以往,那些第一次进皇城的来的臣子,连路怎么走都不知道,但侯爷看来却是甚为熟悉啊!”

孟聚苦涩地笑笑:“并不曾来过,我只是猜的。”

看到眼前熟悉的宫殿和御街景象,孟聚有了种强烈的历史重复感,就像是自己回到了数年前,被白无沙带着经过洛京御街时候一样,这一刻,他有了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觉。

在宫门前,孟聚下了马车,跟着几位宫廷来者徒步进去——这也是规矩,“骑马坐轿入宫觐见”这样的荣誉和特权往往只会赐给那些年高德勋的老臣和重臣,孟聚兵权虽重,但论起威望、资历和受信任程度来,在南唐朝廷中,他只怕是要排到百名以后了,这种特权再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他的。

皇帝李功伟招待孟聚的地方是在偏殿春苑阁中。在进宫的路上,那位黄公公已经“很够交情”地告诉了孟聚,这“春苑阁”是仁兴帝招待亲近臣子密谈所在,不是仁兴帝信重和看得起的臣子,他就是想进春苑阁都办不到的,只能在理政殿那里随大流跟着众人一起磕头听太监宣读“有事奏来无事退朝”——自然了,孟聚也是懂事的人,黄公公的那番言下之意他也是听得懂的,既然孟侯爷已经很幸运地成为了陛下“信重和看得起”的臣子了,听到这么喜大普奔的好消息,难道不该好好表示一番吗?

瞅着没人的机会,孟聚私下塞了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到黄公公袖子里,客气地说:“在下初返国朝,不熟宫中礼仪,等下还请公公费心多加指点了——呃,今天陛下召唤微臣,不知是何事,公公是否能透露一点,让在下心里也有点底呢?”

摸着那张银票,黄公公喜笑颜开:“好说好说,孟侯爷真是够朋友——要说陛下找侯爷是什么事,那自然是朝廷的大事了,这不是咱家这种卑贱人能知道的。不过,侯爷莫要担心,今天陛下瞅着心情不错,吩咐咱家去请侯爷时候也是笑吟吟的,咱家猜了,瞅着这应该多半是件好事吧?”

得知李功伟心情不错,孟聚也放下了心来,他在殿前等候着,通报进去以后,很快就被宣见召进了。

“春苑阁”除了正殿以外,还有几个侧殿,李功伟召见孟聚的就是在一个侧殿里。孟聚进去,却看到殿中已经摆好了案几和酒宴,除了李功伟外,殿中也再无旁人了。

孟聚进去的时候,一身淡黄色袍子的李功伟正在殿中来回地踱着步,眉头微微蹙着,表情有点阴沉,像是有一件很为难的事让他无法决断似的。

看着李功伟这副模样,孟聚心想贿赂黄公公的那二十两银子算是喂狗了——看皇帝一副阴沉的样子,这哪里是什么“心情不错”?

在殿门前,孟聚跪倒行礼:“臣兵部侍郎孟聚,参见陛下。”

李功伟快步走过来,他换了一副笑脸,亲手扶起了孟聚:“爱卿不必多礼,今日朕与卿乃是私谈,不必行那些俗礼。”

孟聚顺势站了起来,双手垂下肃立:“陛下今日召见微臣,不知有何吩咐呢?”

“爱卿不必紧张,自将军从江北入京以来,朕一直国事繁忙,未曾与卿家好好相聚畅谈,恰逢今晚朕有了些空暇,却是想起孟将军来了,于是便召将军前来相聚。来来,卿家不必拘束,放松一些,坐到案前来,咱们君臣好好聊聊——哦,将军还未进膳吧?朕这边已经准备好了酒宴,请将军先用膳吧。”

孟聚谢过了皇帝的赐坐,安然在案前坐下。李功伟也坐回了自己的上座案前,饶有兴趣地瞅着孟聚,目光炯炯,——不知是否心里的错觉,孟聚总觉得,皇帝看自己的目光很是异样,像是自己脸上沾了饭米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