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斩舰(第2/6页)

破军面色一沉,他平日里不爱提他原来的姓名和曾经的职务,如今用王副提督的名号来压王参将,王参将果然被吓到。他赶紧作揖打躬的告饶,说小官也不过是讨碗饭吃,莫要让小官为难。破军看他可怜,也知道为难他不是办法,巨阙剑出鞘,没等王参将反应过来,一缕头发早到了破军手上。

“我今日只学曹阿瞒割发代首,你拿我破军这缕头发回去交差,郑提督想必也不会为难你了。”

中原汉人极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轻易不会割头发,破军如此做也算给了王参将极大面子。王参将见状也不敢多言,赶紧将这缕头发贴身收了,又命泡在海水里看热闹的中军官快点爬回船上,挥舞令旗,让各船收拾死伤官兵撤离。残存的八十来条明船,调转方向,朝着远海飞快跑去。

看到明军退去,破军这才登上蓬莱炮台,在水兵们一片片“千岁”的欢呼声中,顺手掏出一只被吓得钻进炮管的猫抱在怀里,对前来拜见的判官说道:“你快去发信号,告诉前方蓬莱无恙了。”

三发绿色信号炮随着“嗵嗵嗵”的炮声腾空而起,在空中炸裂。

带着船队走出几里远的王参将手搭着凉棚看天上的三发绿色信号,旁边的中军官拧着湿透的衣襟问道:“王官爷,咱要不要打个回马枪?”

王参将瞪了他一眼,低声说道:“打个屁,郑提督和破军那是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打架,咱们这班小鬼儿终归是下面人,卖这力气干啥?你留着脑袋回家伺候娘子洗脚吧。”

中军官见上司发怒,吓得一缩脖子。王参将摇晃着脑袋,回船舱盘他的蜜蜡串去了。

前方的海战激战正酣,判官郎君整顿好船只,又带了几艘船杀上前线。明军水师的中军是郑提督亲自监战,各级将领兵士无人敢懈怠,都是拼了命的进攻。有的明船甲板完全被大火吞噬,船帆和桅杆都被烧尽,船舱里的炮手们依旧开炮射击不肯逃生,后面的明船也还是一波波不顾死活地如同波浪般冲上来。

建文重新调整了前线配置,指挥着剩下的蓬莱军分成了三队,一层层地出战。面对明军的凌厉攻势,一线的战船数量不足,往往难以支持半个钟头,他就让人鸣金撤下来,再用鼓点催促第二队补上。这样虽说难以取得优势,至少做到一队激战,一队待机,一队船队在最后面保持修整状态。

不管前线多困难,建文的手上总是留着一支十条船的游击部队,有几次明军分出一军迂回,企图借着海上浓重火药烟雾掩护打击侧翼,都被这支游击部队打退。

尽管如此,在数量和活力上处于劣势的蓬莱军显然没办法完全阻挡住明军,自然更没办法反击,他们只能节节抵抗,步步后退。

郑提督知道蓬莱方面有王参将缠住,显然无法用主炮支援,便指挥着明军全力进攻。即便如此,他还是很谨慎地让前锋将蓬莱军咬得死死的,使得两军犬牙交互,难以分开。

“郑提督果然厉害。”

在破军座船的船尾楼指挥作战的建文皱着眉头,想起小时候郑提督经常和他玩的兵船推演游戏。在一张海况图上摆着许多被漆成红蓝两色的木制小船模型,郑提督总是将可以先走一步的红色船让给他,自己用蓝色船。

郑提督会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排兵布阵,虽然自己败多胜少,可一旦自己败了,郑提督总是会笑着让自己一步。有时,他还会告诉自己要如何才能破得了他的战术,这三层船阵、留一支游击部队的法子还是郑提督教给自己的:

“敌强我弱,可依此法布阵,虽不能全胜,终能支吾一时。”

郑提督的提点言犹在耳。

明军的布阵对建文来讲也并不陌生,郑提督在兵力占优时总是喜欢将船只排成十队,凭借船头主炮优势向上压。在兵船推演的棋盘上,郑提督不止一次摆出过这阵势,是以当破军将军队交给他时,他并不觉得紧张。如今却已不是当年的兵船推演游戏,远方的船只不再是小小的船只模型,而是真实的战船,双方进行的是枪对枪、炮对炮的海战。

这是一场师徒之间的海战。

“前方再有船下来,点出十条破损不能交战的战船,将炮位上的重炮都扔进海里,我自有用处。破军大王想必很快会有动静。”

老何应一声,派人下去准备。腾格斯在建文身后看了几个小时的海战,直看得他口干舌燥,瞪圆双眼,恨不得一脚迈出几里地,冲到前线去打个痛快。

看出腾格斯的焦急,建文侧过身子对他淡淡一笑,“莫要急,你才是这一战的主角。”

腾格斯听建文这般说,倒有些更加着急了,侧着脑袋直搓手,“俺跑了这一趟,都照着你说的安排了,你只是不让俺上,这要等到啥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