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灭者的回忆 第三十九章 呓树。科学世界(第3/6页)

“这里,我们称之为暖房”,逆风道,目送一队巡逻卫士走出视野之后,他拾起一小块碎砖砸开对街那所建筑面街的窗玻璃,带着我们翻入其中。

热浪随之扑面而来,这栋建筑的天棚竟完全为钢铁框架与玻璃,光直射入内,却无从逃逸,空气是热的,仔细嗅了嗅,竟带有刚出炉面包的浓香。面包,是面包的香味。

“你没有猜错。”逆风似知晓我心般开口道,“这片暖房所种植的,皆为面包树。”他所指的那些植物,遍插整栋建筑。只见齐人高的粗矮树干,树枝表面布满绒毛,侧枝垂下缕缕长须,如同人的头发。

我往前走了几步,地上有层厚实的细沙,少许渗入鞋内,我脱掉鞋子,赤脚走在细沙里,说不出的安宁与满足感。走几步,就在一株面包树脚下,几个掉落在地的果实已经开裂,半埋入沙,我拾起一只来看,里面拥挤着四五瓣瓤,尽散面包的馨香,用力掰开,抓起一团瓤瓣,那竟是一只完整的面包,和着昼光与沙砾烘焙的芬芳。

忍不住咬上一口,没错,松软的面包,多孔的面包。

“无话可说了吧?”逆风长老又露出狡黠的笑,“真理的表象不同寻常,只因其距离了解真相的人们非常遥远。”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惊叹着,只见更多的面包树上结着更多的果实,硬壳的,青绿色,大如人首,果实上也附有毛发。而那些成熟后掉落入地的果实们,则受到光与沙的烘焙,转为棕黄并开裂散发面包的芬芳。

面包,确是面包,货真价实的面包。

我赶紧褪下上衣,扎紧袖管与领口,拾起地上的果实一只接一只往里塞,很快,上衣成为了一只装满面包树果实的布袋。身后又响起大家的嗤笑,他们并不知食物对劳动者的可贵。而我清晰地知晓,无论这食物是这么轻易地来自暖房的面包树,或为面包人辛苦劳作所得的成果,它们都是生命的食粮,无比珍贵。

“我们最可敬的面包师傅,”逆风笑道,他已习惯戏谑地称我为“面包师傅”,“原本我有所顾虑,害怕你见了这些树之后,会失去对面包的热爱。”我摇摇头,我并不生气,加入求知派之后,我所学到的第一课便是对于客观世界的运行,带有任何情绪都毫无意义,人需要平静地接受客观规律,便是如此简单。

“真好,你令我看到了科学人的坚强。”逆风的语调仍有半丝揶揄之意,“那么让我们继续参观下个景点吧。我想,你们会不喜欢那个地方。”说着,他再次露出狡黠之笑。

在离开所谓的“暖房”后,小心翼翼地避开卫队步行了数个街区之后,单片镜长老带领我们来到一座高耸的建筑之侧,建筑的阴影将旁边一所爬满藤蔓的房子完全笼罩于其中,他掏出枚金属铁片打开那所藤蔓房的木门,领我们走了进去。

这里似终日暗无天地,潮气弥漫,我的眼睛很久才完全适应于这其中的黑暗,不时还飘来一股酸腐之味。“这里是蝇的领地,大家切记小步慢行,否则招来了它们的注意就麻烦了,”长老叮嘱道,“我们称此地为,沼氨池。”

无须逆风的继续介绍,我们的目光全部被建筑中央的一口水池所吸引,水池之央开着一株株莲,没有半丝馨香,也无法看清莲花形状,魔王赐予我们的遥远光照,已为这栋建筑之侧的高大建筑所挡,更为外墙缠绕的爬山虎所遮蔽,无法抵达这里。

只闻到耳边传来嗡嗡之声。逆风低声告诉我们,那便是蝇。不同于常见的蛾,蝇振翅的响声颇为惹人心烦,似乎总在耳边,挥之不去。有人默默掏出了匣灯,猛摇了几把摇杆,我正欲制止,他已松下了栅板,顿时刺眼的电灯光将光明投射在这座黑暗阴冷的地下池塘。

“快把它灭掉!”我朝着他大吼,来求知派不久,我尚无法叫出所有人的名字,但我非常了解那些在半空中飞舞的巨蛾喜趋光而至。灯光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快熄掉!”我回首大吼道。

“没事。”一只手轻轻拍在我肩头,“莫怕,蝇生性厌光而非喜光,也因此它们才聚集于此无光之处繁育后代。”那盏匣灯轻晃数下,白光便将我们身边的蝇群驱离,可以看见大股的蝇群从我们所立之处避远散开,原来是我多虑了。

籍着灯光我开始渐渐看清,水池周遭或攀倚池壁、或直矗于池水之中的,是一株株水生植物,冒出宽大的叶与纤细的植茎,一些瓶状的果实便悬挂在植茎顶端,逆风称之为“猪笼草”。我怔怔盯着一只果实的笼盖缓缓打开,三两只蝇从中爬出,细长腿巴在笼口边缘,不时抖动翅羽。待翅膀晾干便飞入半空,在水池半空寻找配偶,交配之后纷纷落在荷叶上产下卵。卵生蛆,生为白色的柔软的幼虫,蛆在荷叶有限的面积上纷纷蠕动,那些不慎被挤下跌入水中便淹死,所以每一片荷叶四周都漂浮着厚厚一层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