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双湾海战(5)(第2/3页)

这样的政府当然不可能弄到如此数量的黑铁与煤炭,也无处冶炼与装配,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握着仅有的财富,从英国人或是奥地利人那里购置铁甲舰。

流亡政府中也有人反对说,他们现在并不需要一艘并不能用来改变局面的铁甲舰,相反的,他们应该将注意力从海上转移到陆地上,在法国国王正在忙于继承权战争,无力顾及殖民地的时候,以新尼德兰为基础,在阿美利加重建荷兰。

但他们一定是没有亲眼看过在海上航行与作战的铁甲舰。

那是一种用言语无法描绘的震撼,凡是胸膛中还有热血的人,必然会不顾一切地想要得到这么一艘舰船,哪怕荷兰直到覆灭的前夕都还没有三层甲板的一级战列舰。但是,不仅仅是范巴斯滕,许多荷兰人都在设想,如果在那场决定了荷兰命运的战役中,荷兰也能如英国,法国一般拥有那样多的巨型战舰,那么事情的发展会不会与如今恰恰相反?

沉浸在回忆中的范巴斯滕突然被一阵欢呼声惊醒。

距离他最近的一艘荷兰舰船——“勒伊特”号,是的,正是为了纪念那位伟大的荷兰将军才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它是一艘印度船,原本就是一艘武装商船,在被改装成战舰后,它不但改名字更是增加了二十门火炮,也就是说,有五十门火炮的大三桅船,按照荷兰的造船风格,船尾垂直于水面,窗户周围的护板是弯曲的铜板,也可以说是一层单薄的护甲。

它的船首像正是海员的主保圣人圣尼各老的雕像,荷兰人习惯不为这种雕像上色,但因为它是新做的,还是一片金灿灿的橡木本色,看上去十分漂亮。

“勒伊特”号的船员已经迫不及待地跃上了跳板——虽然狭长的跳板末端有钉子钉入了商船的甲板,但两船之间依然有不小的高差,以及因为波涛起伏而产生的晃动与震颤,对方的船员也在拼命地想要把钉子拔出来,把跳板推进大海——但无论怎样的危险都无法抵过财富的诱惑。

船上的商品固然是要被送到伦敦或是新尼德兰的,但商船水手们的私产,就全都归胜利者了——这也是一笔不容小觑的资产,毕竟水手们以船为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带在身边而不是存放在某个可能被人看见偷走的地方——另外别以为水手们都是穷人,在商船上也有水手们的私舱,里面藏满了他们走私来的好东西。

商船水手一看到“勒伊特”号的船员已经跃上了跳板,向着他们冲过来,就慌慌张张地罢了手,急忙钻进了船舱,紧紧地关上了舱门,不过谁都知道这甚至称不上困兽犹斗,一旦荷兰人掌控住了船只,他们还是要乖乖从船舱里爬出来的。

“小心!”一个曾经的私掠船船员叫道,私掠船只是一种文雅的称呼,他原先也是一个海盗,他们到来的毫无阻碍,反而让他升起警惕心。

“他们都在船舱下面了吗?”另一个船员叫道。

“把他们关起来,”他身边的一个人喊道:“等我们把货物都搬走,就让他们和船一起沉在这里!”话音一落,他和同伴就大笑起来,他们一边大笑,一边拔出匕首,隔断固定着牛皮的绳索,掀开牛皮,下面就是堆砌得整整齐齐的酒桶,这让他下意识地“嘿”了一声。

没哪个水手会不喜欢酒的,任何酒。朗姆酒,葡萄酒,啤酒……只要是酒他们就喜欢,但要说在甲板上放置酒桶,可不是一个脑袋正常的海上人会做出来的事情——固然货船主人一向利欲熏心,能够多运载一些货物就会多运载一些,但在大海上航行,波涛汹涌,船只就算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是颠簸不断,所以在甲板上,哪怕要载着货物,也是如羊毛之类较轻并且容易固定的东西,但……酒?

在遇到暴风雨的时候,脱离了束缚的酒桶也和一枚炮弹差不多了。

“也许是颜料。”一个船员说,他下意识地顺手一刀插进了酒桶,拔出来的时候他还有些小心,似乎做好了接取酒水的准备,但他随即摇了摇头,手上传来的感觉就不对——像是扎在了某种坚硬又不规则的东西上面,难道是坚果,甚至更值钱的香料?一想到这个他的心就不禁狂跳起来。

他握着刀子,立起脚尖,准备挑开木桶上的盖子。

就在这时,爆炸发生了。

与火炮轰鸣,抑是纵火船的爆燃不同,来自于他们身边的爆炸甚至可以称得上微小,与前两者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正是设计者所期望的——小而激烈的爆炸。

藏在酒桶里的火药不多,可能只有小臂长,粗的一管,但在火药外面,是无法计数的细小石子、铁片与碎玻璃,火药在狭小空间里骤然爆发的巨大能量在一刹那间将它们如同暴雨一般地喷射出去,穿过朽坏的木桶,它们的威力丝毫不逊色于火枪的子弹——这些特殊的“子弹”轻而易举地穿透了血肉之躯,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赤红色的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