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第3/6页)

这一句话着实叫大人犹豫起来。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家族能流芳百世的,再想到自家女儿确实天资聪颖,若入朝为官,没准还真有作为。

只是,女儿迟早要出嫁的,这名声将来,或许是其夫家的。

可在出嫁前入朝为官,那么记载的,应该是某某之女。

萧遥给六部分派了任务,让他们忙于此事,自己则开始着手收拾先皇留给她的探子营了。

她也不试探了,直接全部解散,并将可以确定是属于房止善的探子全部投入大牢,当作谋逆论处。

随即,她从鹰营中选出最优秀的那一批,弄成属于自己的探子营!

一个月后,萧遥拿到百官的条陈,一份份看过,发现好几家家有优秀女儿的高官们写的条陈还不错,列出女子入朝为官的优缺点,并写出自己的意见,又详述当真允许女子入朝为官时,相关人家该如何协助好后宅的管理……

林林总总,写得很是详细。

萧遥对此很是满意,让女子入朝为官,是她必要做的,原就打算一定推行,若百官反对,便迂回曲折,总之便一定推行,如今大臣们虽然反对的多,但支持者有理有据,压力并不算大。

正在给萧遥起草文书的张公子道:“皇上,天下读书人认为女子入朝为官者荒谬,可想好如何应对?”

读书人能量大,若处理不好,难免会生出大事来,且皇上的名声,亦会败坏。

萧遥说道:“那么,朕登基为帝,可荒谬否?”

第二天报刊便有一篇支持女子入朝为官的文章,且文章还拿萧遥举例,认为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这是允许天下人争锋的时代,优秀者,不论男女,都将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光华璀璨的人。

因萧遥这个女帝的存在,许多反对的声音最后都消沉下去了。

萧遥的能力如何,那是有目共睹的,许多书生看看自己身边便能发现,自打萧遥登基为帝之后,不仅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还鼓励行商,以至于许多农户也能赚些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不错。

萧遥是个有为的君主,这是许多书生都愿意承认的,所以萧遥鼓励女子入朝为官,他们看多了报刊,便也就不再反对了。

或许,皇上是对的呢?

再者女子入朝为官是荒谬的,那皇上为帝呢?

作为读书人,还是不要与皇上对着干的好,皇上是个明君,后世历史写她,多是褒扬的,届时自己作为一个反派出现,那可就丢脸了。

盛世时,皇帝的话语权很大。

这一次拉锯战,最终还是以萧遥的胜出为结局。

在确定了女子亦可入朝为官之后,朝廷很快颁布相关律令,同时又颁布了令天下读书人都震惊的消息。

三年后科举,将添加六部职责的题目,各书生须从今年开始,了解各部职责以及相关之事,届时将由翰林院以及各部编书,将相关内容装订成册。

而女子者,亦一般程序,与男子一般参加科举。

翰林院以及各部看到这消息,全都惊呆了,这工作量可不小啊,短时间之内,如何能整理出来?

当即,在朝堂上诉说时间太紧,问萧遥要个期限,且一定要宽松一点。

萧遥反问:“众卿身居各部,对各部知识与职责不是烂熟于心的么,只是将现有的相关之事列出来,又有多难?谁若不得空闲,可上折子与朕说,朕另选他人。”

百官顿时没了声音。

这相当于编写给天下学子看的书籍,一旦参与,那将名垂千古的,谁舍得放弃这么个机会?

不仅得写,还得好好写,争取最大限度表现自己。

以皇上想一出是一出的性子,只怕以后这些事还不少,若自己表现优秀了,以后皇上或许会直接指定自己做呢。

一时之间,百官忙碌起来。

三年后,会试开始,参加会试的女子共计三十六人,其中全部榜上有名,虽然名次都靠后,但还是震惊了天下书生。

会试过后便是令人瞩目的殿试,状元榜眼与探花很快选出,打马游街、参加琼林宴等,一一轮番上。

只是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今年琼林宴上,有不少年轻的姑娘家,她们或是温柔贤淑,或是直爽英气,相同的是,脸上都带着淡淡的自信于憧憬。

萧遥看得很满意,虽然只有三十六人,可是她知道,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女子入朝为官,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继女子入朝为官之后,萧遥很快颁布发令,那便是天下蒙学,可招女夫子,不得歧视,凭考试应聘,且各地蒙学的女夫子须占一定比例。

不仅京官,就是地方官,都习惯了萧遥一出又一出的举措,因此在心中略微一吐槽,就很快执行了——没看到京城的大佬们都反对不了皇上么?他们这些地方官,哪里有胆子与能力跟皇上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