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沙都再请神(第2/3页)

“唉……”

宋游拍了拍枣红马的脖子,叹了口气,对它说道:“早晚让你尝尝这口药泉的水……”

说完也只得转身,离开此地。

只是身后两名官兵持戟看着他,却都皱起了眉,表情越发疑惑,互相对视,眼见得他越走越远,终于忍不住开口:“那位先生请留步!”

枣红马顿时停下。

宋游与猫也跟着停下,转头看去。

只见一名官兵飞跑而来。

酷热难耐,盔甲又重,仅是几步,就已经累得出了汗了。

“先生可是姓宋?”

“足下如何知晓?”

“两天前从沙都下了令,叫我们留意一位带了一匹马、一只猫的修道高人,请我们见到就立马往上禀报,并恭请先生去沙都一趟。”

“这样啊……”

宋游站在原地,不由点了点头。

稍作一想便明白了——

定是自己在陇州请来雨神,调控风雨,陇州知州许是出于对自己的照顾,许是出于别的,所以派人递书到临近的沙州,请当地州官留意。

此处已经是大晏疆域的西北边缘,莫名有了一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感觉。

“那就走吧。”

宋游也不磨蹭,对官兵说。

“我等要先去禀报一下上官,请先生跟我来,在阁楼中避一避太阳。”

“好。”

宋游便随他而去。

这里似乎是个官驿,同时因为地处沙漠水源要地,有一些官兵在此守着,一面防备沙匪贼人,一面检查来往商旅,也收一些汲水钱。

阁楼饱经风沙,早已旧了。

宋游在阁楼中没等多久,便有几名官员小吏飞跑而来,与他见礼,随后先有一骑火速离开泉边沙驿,奔向沙都,先去告知城中州官,随即沙驿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宋游一行往沙都而去。

沙都是沙州治所,是大晏连通西域的重要节点,也是大晏往西最后一座城池。

丝绸路上的商队来往不绝,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使得沙州无比繁荣。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宗教、政治、军事、艺术,剧烈碰撞,也使得它在文化上盛极一时,成了东方文明悬在西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只是如今的它也饱受旱灾摧残。

宋游离开沙漠,前往沙都路上,就没有见到过一片农田,大地都已被晒得开裂,进入城中后,也是饿殍满地,百姓大多脸庞嘴角干裂,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极度缺水的状态,甚至有些已到生死边缘。

穿城而过的沙都河几乎完全干涸,可以走人,只能见到少许稀泥,也在干枯边缘,城中见不到一棵绿树,河畔的柳树也全都干死了。

四处皆有哀嚎声。

宋游感悟天地,亦不见多少水气。

这给他一种不妙的感觉。

才刚走到半路,知州便亲带下属州官前来迎接了。

“沙州知州张山张忘川,携州官见过先生。”

“见过先生。”

“见过知州与诸位大人。”宋游微微皱着眉头,亦与他们回礼,目光却仍忍不住看向街边百姓。

“几日之前,接到陇州知州来信,本官便派人在各大关口与驿站等待先生,却是已经等待多时了。”张知州说一句话,又施行一礼。

“让知州久等了。”

“仙师!请!”

“在下姓宋,叫道长先生都可。”宋游一边走一边说,“这边干旱比起陇州,确实要更严峻些啊。”

“谁说不是呢?那药泉生于沙漠中,蓄于沙漠中,千百年来从未干涸过,今年竟也见了底。若非本官下令,眼下怕是已经干掉了。”张知州一边带着宋游往官署走,一边说道,“本官听说了先生在陇州之事,本官也愿在沙州各地村落、商路两旁都为胡木大仙设置庙宇神像,还请先生施法请来胡木大仙,救救沙州百姓与商道。”

“自该尽全力。”

“那就多谢先生。”张知州叹息道,“沙州大旱更胜陇州,百姓难,商道也难。本朝重商,此乃往西商道的重要一段,一旦干旱,商道上的商人补水困难,就难以走出沙漠。今年上半年还好一些,许多商旅走到这里,发觉大旱,也不会回去,到了下半年,知晓这边大旱,商人就算没有干死在半路上,一时也不愿再来了。朝廷连下几道书来催,本官已是想尽了办法,却于事无补,这身官服就寄托在先生身上了。”

“全力为之。”

宋游还是这么一句话。

“先生若有需求,都请与下官说。”张知州再次行礼。

“西域干旱更严重吗?”

“听来往商旅说是这样。”张知州回答道,“若说陇州只是部分地方干旱,许多庄稼仍能保存,沙州就只剩下少许地方水源还未枯竭,莫说种的庄稼还能剩下多少,就是戈壁滩上放的羊,也干死饿死了许多。而要是往西域走,听说有些地方已经没有人了,遍地死人晒成干尸,再耐旱的草都活不下来。”